天津大學生 改造300歲頤和園

天津95後學生頤和園設計的保護方案模型。(取自天津大學

近日,一場特殊的展覽在天津大學北洋校區圖書館舉行,展出的是14名天大學生爲頤和園打造的各具特色的建築保護設計方案。據悉,這羣95後花了一年時間,爲300歲的頤和園開出「設計良方」,巧妙的構思與精巧的模型,讓前來參觀人們讚歎不已。

資料來源:今晚報閆麗

據天大建築學院張龍教授介紹,天大與頤和園的合作始於上世紀60年代,2016年天大還曾參與頤和園保護規畫設計。在頤和園東宮門附近,有一塊萬餘平方公尺的特殊地帶,可以進行文物保護附屬設施建設。「在頤和園裡面搞建設,不容易。」張龍說,去年9月,他和同事王志剛一起,帶着學生想在那裡「做些嘗試」,爲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及展示做些有益的探索,延續頤和園的文脈

熬夜趕工「啃」文獻

王志剛表示,「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設計是在一處歷史文化遺產中進行,設計者不僅要有現代設計的專業能力,還要具有一定傳統文化素養,加之設計物件位置特殊,功能又十分多樣,地形還很侷促,對大學生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去年9月,天大14名大四學生加入「頤和園文物修復與展示中心設計」團隊中。拿到任務書的那一刻,他們感覺既幸運又緊張。「以前做過四個設計,但沒有一個像這次的設計一樣,既複雜又意義重大。建築本身體量大,工作多,我們必須抓緊時間學習新知識。」由於時間緊迫,團隊成員劉瀟弋和陳文康經常熬夜做設計。

如何繼承頤和園的空間精神,在保護歷史遺產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建築的現代功能,是大學生們不斷思考的問題。爲了完成設計,團隊成員許慧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啃」文獻資料,「這是我第一個作品,對自己是很大的挑戰。」許慧說,「走在頤和園,感受到靈活自由的空間,明暗變化,步移景異,這種感覺很打動我。我希望將傳統的設計手法融入自己的設計中,讓人即便置身現代空間中,也能感受到古典建築氛圍。」

保護不是一味仿古

這次的設計任務帶給年輕學子們不僅僅是一個設計模型,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的深思。「通過這次設計,我深刻感受到建築遺產的保護不是一味的仿古,或單純加上傳統建築的繁複裝飾,更重要的是在現代建築中用現代技術手法再現傳統文化的精神。」團隊成員劉惠說。

「對頤和園這樣的著名歷史建築進行保護設計,對天大建築學院來說是第一次。未來,我們將展開更多類似的保護設計,讓學生不斷進行新的、多元的設計探索。」張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