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股權激勵精準性、靈活性,“科創板八條”帶來哪些突破?

股權激勵是科技型企業凝聚核心團隊的重要“武器”。伴隨“科創板八條”的推出,當前科創板股權激勵規則在精準性和靈活性方面,有望迎來新的突破。

6月19日,證監會出臺《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即“科創板八條”)。其中第五條強調“完善股權激勵制度”,科創板股權激勵制度迎來新一輪改革。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鼓勵科創板上市公司積極使用股權激勵,與投資者更好實現利益綁定。二是強化對股權激勵定價、考覈條件及對象的約束,提高對核心團隊、業務骨幹等的激勵精準性。三是完善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程序,對股權激勵的授予及歸屬優化適用短線交易、窗口期等規定,研究優化股權激勵預留權益的安排。

科創板設立以來,在主板、創業板成熟經驗基礎之上,結合科技型企業特點,在股權激勵的授予價格、激勵額度、對象範圍、實施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將授予額度由總股本10%提升至20%。

第一財經記者從監管部門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底,共有378家科創板公司披露615單股權激勵方案,板塊覆蓋率達到66%。

上交所理事長邱勇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也披露了一組數據。據他介紹,科創板公司從2019年到2023年四年的時間裡,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是23%和24%。研發強度12.2%,是A股公司平均3倍以上。股權激勵計劃覆蓋9萬多名核心人員。

科技公司人才的績效表現是長期性的,也更需要有長期的激勵政策配合。科創板近4成公司推出過兩期及以上股權激勵方案。例如,Wi-FiMCU芯片龍頭樂鑫科技上市四年多來形成了常態化股權激勵機制,公司8期合計激勵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的6.71%,呈現“小步快跑、持續長效”的特點。

從數據上看,股權激勵對研發人員的凝聚效果也有直觀體現。2021至2023年,科創板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年末研發人員平均爲436人、419人、420人,均高於科創板的平均人數354人、389人、404人。但也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差距近兩年來快速縮小。這背後有企業成長速度、估值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也有股權激勵機制不夠精準、靈活的問題。

比如有公司表示,短線交易、窗口期等規定影響了股權激勵的授予、歸屬安排,給公司帶來了一些不便。還有公司提出,預留比例20%及時間12個月的雙重限制,也一定程度限制了公司運用預留權益實施股權激勵的靈活性。

“科技企業對股權激勵有較強烈訴求。但在過往實踐中,存在窗口期限制、短線交易認定不清晰等問題,實際操作中,留給企業做股權激勵的時間窗口比較有限。”有接近監管人士告訴第一財經,“科創板八條”出臺前期監管部門進行了大量調研,實際瞭解上市公司的需求,梳理制度規則的卡點、堵點。正是考慮到上述問題,此次“科創板八條”再次強調,要完善股權激勵制度。

“科創板股權激勵制度運用廣泛,已成爲科創板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的有力工具。”前述人士表示,這次發佈的“科創板八條”,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完善股權激勵制度,提高精準性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靈活性,鼓勵科創板上市公司積極使用股權激勵,引導公司與投資者更好實現利益綁定。

“科創板八條”涉及發行承銷、併購重組、股權激勵、交易等八大方面的制度機制,實際涉及內容30餘項。前述人士告訴記者,"科創板八條"與新"國九條"及"科創16條"一脈相承,但是更實、更準、更細。每一條原則性表述背後,都對應着實打實的解決措施,是有進度表、要落地的。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相應的改革舉措會陸續以規則、政策或者案例等形式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