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竹飯店換手潮!建商、壽險大手筆 爲3目的

臺灣房屋工業地產中心執行長陳璟葵指出,2021、2022年疫情期間,臺灣旅宿業者面臨極大營運挑戰,再變現需求下,轉售求生。但在2022年10月解封后,建商、壽險業者提前嗅到疫後光觀復甦潮,紛紛逢低接手旅宿業者經營權。而根據桃園機場旅運量統計,2023年旅運人次較2022年成長7倍,出入境人數皆大幅成長,帶動臺灣旅宿產業復甦,而疫情期間逢低入主旅宿業者的投資人成爲最大贏家。

陳璟葵觀察,這批建商和壽險業者大手筆購入飯店和旅宿,及企業整棟購入,有三大投資目的,包括選擇精華地段飯店並採「售後回租」方式,以提高固定收益率。另還有「土地開發價值」,在建地稀缺下,建商轉爲收購成熟區域的中小型汽車旅館、飯店,未來可進行危老都更改建。最後爲「企業自用」型買方,購入整棟已有隔間的飯店,可做爲員工宿舍或繼續經營旅館之用。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央行自2020年底重啓打炒房的信用管制,要求建商購地貸款限18個月內動工,否則將逐步收回貸款,並採階梯式加碼計息,因此有的業者索性從「購地」改爲「獵屋」,雖然法人購屋的貸款成數也不高,但至少沒有18個月內開工的束縛,且危老、都更免受信用管制,融資比素地開發友善,對建商來說更具備佈局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