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海象監測網」 中央大學先進遙測技術守護海岸生態

中央大學水海實驗室團隊,將透過先進的海洋遙測技術,肩負起桃園海象監測的重要任務。(圖/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楊熾興/桃園報導

爲確保桃園海岸生態保育、資源覆育、再生能源開發與防減災之永續發展,由中央大學、中央氣象局和桃園市政府三方合作在桃園海岸線布建「桃園海象監測網」,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將運用先進的海洋遙測技術,提供即時的海洋環境監測

錢樺所長指出,海象高頻雷達系統將提高海象的監測覆蓋率降低成本。(圖/中央大學提供)

桃園海岸總長約46公里,包含許多珍貴的自然景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地,爲提升未來面對極端氣候威脅能力,未來規劃於桃園海岸佈設六座「岸基高頻都卜勒海表散度計」。由中央氣象局負責測站建置與未來後續營運,中央大學負責提供遙測技術及資料分析,桃園市政府協助取得土地設施合法使用之權利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所長錢樺說,一般人知道「氣象」,但對於「海象」相對陌生,乍聽之下,還會誤以爲是動物。但海象的監測其實對海岸防災航海運輸漁撈養殖,甚至於離岸風電領域都極爲重要。早期多采用「資料浮標」(Data Buoy)來進行觀測,但容易受限於定點,水海所採用的是先進的岸基雷達,不但可以提高整個觀測的覆蓋率,同時也可大幅降低成本。

即將設置的海洋遙測網,是與美國夏威夷大學歐洲等多個大學及研究機構合作的成果,其中「遙測訊號反演分析技術」由中央大學獨立開發完成,可以直接應用在桃園海岸帶監測上。

活化票卷換東森幣加碼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