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湳滯洪池斥12.75億 鄭文燦視察完工 預計6月啓用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左一)14日與桃園市政府聯合完工視察「大樹林滯洪池」及「大湳滯洪池」。(姜霏攝)

桃園市大樹林滯洪池及大湳滯洪池於今年初順利完工,預計於6月舉辦啓用典禮,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4日前去視察,該二滯洪池爲東門溪整體治理方案之一,將藉由系統性整治工程,有效改善東門溪流域桃園區後站至樹仁三街、龜山工業區一帶淹水情形,提升全流域保護標準。

鄭文燦表示,前瞻計劃在立法院審議時,他被拜託以地方政府的身份爲水利工程的預算說明其必要性,也在前瞻計劃中,呼籲桃園市水務局爭取更多經費,雖然因爲疫情又想將工程完成得更細緻,完工日期有稍延後,但視察完的結果令人滿意。

水務局指出,東門溪流域於2014年以前,桃園市府完成18件主流拓寬加高治水工程,經費約8.4億元,但因河道沿線治理用地取得不易的困境,治理方向轉移至滯洪、分洪、截流等綜合治理策略,先以減少都市計劃區外的暴雨量進入易淹水地區,藉由截流工程從上游分散洪峰流量,中上游則採滯洪以減少下游排水乾線的負擔,以徹底改善淹水問題。

水務局表示,大湳滯洪池工程總經費約爲12.75億元,包含用地徵收費8.9億元,其中由行政院國土管理署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補助4.91億元、市府自籌3.99億元,滯洪池工程經費3.13億元,由行政院國土管理署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補助1.83億元、市府自籌1.3億元及滯洪池管理中心0.72億。

水務局指出,大湳滯洪池屬國家級重要溼地,常時蓄水維持溼地生態多樣性,其公園綠地及環池步道,配合池面波光粼粼提供景觀遊憩使用,於5月至11月汛期來時調整滯洪池水位作爲防災減洪設施,該二滯洪池皆已完工並預計今年6月啓用,公園化的滯洪空間提供桃園區大樹林地區及八德區大湳地區優質的多功能防災公園,成爲結合防災、休閒、景觀之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