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6億打造生態綠洲 桃園大湳森林公園10月完工

大湳森林公園預計將於10月完工,園區內有3個滯洪池治理水患,其中1個滯洪池會保持低水度。(桃園市工務局提供/陳夢茹桃園傳真)

桃園八德區移入人口多,爲完善當地生活環境,市府與保一總隊協調活化閒置營區,斥資6億元打造面積達16.6公頃的大湳森林公園,內部規畫23棟館舍、3個滯洪池,園區內部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預計10月完工。

「大湳森林公園是全桃園最大,可謂是首都級的大公園!」工務局長賴宇亭直呼,大湳森林公園面積16.6公頃,能與臺北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相較,相當值得期待。工務局說,原本斥資5億元翻新,但考量到園區路燈、維生系統等設備老舊,增加1億元預算改爲智慧路燈,並改善維生系統,預計10月全區可完工啓用。

工務局表示,大湳森林公園以「教育、環境、娛樂」3個元素規畫設計,內部原有25棟館舍,有2棟因老舊改建爲滯洪池的一部分,23棟館舍提供各局處單位進駐,還有3個不同功能的滯洪池,1個保持低水度,1個維持幹水位、可供民衆野餐,另1個上面會建置大樓及停車場,建物內部有蓄水功能,以便治理水患。

工務局指出,最有看頭的是豐富的自然生態,經調查園區內約有7種棲地類型,包含景觀植栽、先驅樹林、草生荒地與農地,其中景觀植栽面積最大,約有195種植物,以草本90種爲主,其次爲喬木67種,全區原生種比例達49.7%,有臺灣肖楠、石斑木、香湳、臺灣鳶尾等。園區動物生態則以鳥類種類較多,有第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黃鸝、魚鷹與鳳頭蒼鷹,第3級應保育的紅尾伯勞與臺灣藍鵲等。

工務局說,因應將來開幕後的參觀人潮,園區南、北邊各有妥善規畫停車位,總計有大客車4席、中巴士4席、汽車99席、機車185席及自行車76席,待正式營運後將成爲優質的都市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