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 ─ 兩次大震、32年間的悲歡離合

由於已經十幾年前的片子,很多人看過,有各式各樣心得評論,就不多此一舉了。本片並非好萊塢式災難電影,特效不多,卻也是藉巨災考驗人性親情、充滿賺人熱淚的情節。當然,除了地震當下災變場景有限,也有人認爲偏向光輝善良一面,過於樣版。個人以爲那是取材角度問題。災難中的人心,自然有許多面貌,說故事的時候,卻沒必要包羅萬象、反映所有現實,否則焦點就渙散了。倒是置入一段毛澤東逝世舉國哀悼的鏡頭,固然是歷史大事,但很抱歉,悶得可以,實在不愛看。好在不是在戲院裡,就算沒法快轉,去上個廁所總是可以的。

忽地想起一檔舊事。汶川大地震當天,我一家人正在拉拉山巨木羣踏青,感到一陣搖晃,下山途中聽到汶川災變報導,時間差不多,當下頗爲震波傳遞之遠而訝異。後來似乎氣象局有解釋,臺灣地區感受到的震動來自東部海域,只是時間接近,純屬巧合。不過實際上震波繞地球六週,遠至北京、上海,東南亞甚至巴基斯坦等地的高層建築,都達到有感程度。

有人說,怎麼能記恨卅二年,畢竟是親生的媽。說這話的是幸福人,幼年被拋棄的苦,套劇中臺詞:不是不記得,是忘不了。傷好了變疤,仍會隱隱作痛,這道坎沒那麼容易過。要我說,演到團圓結局嘎然而止,是觀衆的療愈;若有現實,日子繼續過下去,保不定什麼時候舊帳重翻。

當年預告片、海報,在網上能找到的不多,也千篇一律,就貼幾張意思一下吧。

震前一家和樂融融

母親以爲女兒已死

豈料後來由死人堆中爬起

從此踏上不同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