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好臺灣 高鐵投入水雉覆育

臺灣高鐵公司積極協助臺南官田水雉覆育。(臺灣高鐵提供/陳祐誠傳真)

臺灣高鐵路線全長349.5公里,貫穿臺灣人口密集、最繁華的西部地區,在便捷交通的背後,曾有一段難熬的開發期。通車之後,臺灣高鐵思索如何做好環境保育與回饋土地,自2000年投入臺南官田水雉覆育、加入國際著名動物保育人士珍古德(Jane Goodall)的「根與芽計劃」,追求永續經營

水雉俗稱菱角鳥,是少見的一妻多夫鳥類,由於菱角田逐漸轉作,造成棲地減少,水雉面臨生存危機。高鐵路線經過臺南市官田區葫蘆埤,考慮對棲地的影響橋樑設計儘量減低對環境影響,也參與水雉棲地的營造,覆育成果逐漸顯現,水雉族羣數量至2019年已有1741只。

臺灣高鐵也協助營造水雉人造棲地,每年固定贊助水雉教育園區。根據臺南市野鳥學會統計資料,水雉成長數由2000年的9只,2019年大幅成長至191只。2007年水雉覆育棲地正式更名爲「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並開放民衆參觀,成立以來有近23.6萬人次入園,是國內少數的「開發與保育共存」成功經驗

根與芽計劃是珍古德博士1991年推動全球性的環境教育計劃,鼓勵青年以實際行動關懷環境、動物與社區。高鐵2019年推動的「探索美好臺灣」環境保育推廣計劃,即是透過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在全臺各地20所國中小學推動「根與芽行動課程」,以生動課程內容,帶學生認識臺灣的野生動植物,並鼓勵孩子進行棲地保育、友善耕作、愛護生態環境。

臺灣高鐵表示,「探索美好臺灣」走進20所校園開設課程,向下紮根生態永續的理念,不僅帶學生認識寶島臺灣的自然環境,更鼓勵孩子向身邊親友、社區,傳遞關心環境及保護動物的理念,讓更多人瞭解「永續關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