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質量投行發展之路
來源:經濟日報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我國證券公司應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投行發展道路。
我國證券行業體量、行業集中度較國際成熟市場仍存在較大差距。以財務數據爲例,2022年美國證券行業營業收入爲3505億美元,稅前淨利潤爲423億美元。同期中國證券行業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3950億元人民幣和1423億元人民幣。按2022年末匯率及當前企業所得稅率計算,中國證券行業營業收入和稅前利潤分別爲同期美國證券行業的16%和65%。2022年全球投行淨利潤前10名中,我國機構佔有4席,但較頂尖歐美機構體量仍有較大差距。2022年我國最大的投資銀行的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規模僅爲高盛的21%、27%、13%和31%,構建一流投行之路艱鉅且漫長。
在註冊制新挑戰與高質量發展新思路下,承銷保薦業務仍是投行業務的主體部分,也是責任落實與改革實施的着力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關鍵落腳點。
證券公司尤其要全方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與深度,將國家重點戰略作爲公司展業的指南針和方向舵,引導金融資源向政策支持領域聚集。在科技金融方面,應發揮好中介機構的價值發現功能,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提供更高效的融資服務支持,並通過直接股權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等方式,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的關鍵環節,實現“科技—產業—資本”的良性循環。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投行還要助力活躍資本市場建設與資本市場樞紐職能發揮。在股債發行領域,證券公司應積極助力註冊制改革走深走實。主動承擔資本市場看門人職責,完善上市企業質量把控;強化產業研究深度,改善資本市場定價能力;加強投資者行爲穿透管理,協助約束不當套利與不當減持行爲;優化轉板與併購重組服務,完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從而引導資本市場資金長期穩定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也使投資者充分享受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發展紅利。
在股權融資領域,證券公司應積極落實多元化股權融資理念。橫向來看,證券公司應建立圍繞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融資模式,實現企業風險投資融資、私募股權融資、IPO融資和上市後再融資的平衡。準確匹配各類投資者與融資企業,分散IPO端融資壓力,推動一二級市場平衡。
縱向來看,證券公司應積極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制度建設,完善涵蓋滬深主板、雙創、北交所、區域股權市場的多元融資體系,加強對科技突破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差異化服務及針對性服務。
在二級市場領域,證券公司應積極助力上市公司質量提升。證券公司可在分紅、回購、減持、信息披露以及再融資等多個方面加強對於上市公司的諮詢與引導,持續努力提升上市公司ROE水平並改善信息透明度,綁定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中長期利益,助力中國特色估值體系的構建。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陸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