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結束不久,中方措辭有變!馮德萊恩對華索賠,不給就發起制裁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自歐盟決定對華電動汽車加稅以來,雙方在該問題上展開過多次鬥法。
不過雙方都無意掀起貿易戰,所以從9月20日開始,中歐技術團隊先後展開8輪的密集談判。
最終的談判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中方更是在聲明中改變措辭警告歐盟。
在此關鍵時刻,馮德萊恩卻向我國發出索賠還有意展開制裁,我國該如何應對?
中歐談判不順,歐盟私下搞小動作
中國對歐盟加徵關稅的行爲,一直都明確表示反對,但爲了給中方企業爭取利益,還是積極地與歐盟技術團隊展開談判。
從9月20日開始,雙方在20天時間內展開了8輪密集談判。
中方在此期間也展現出極大誠意,針對歐盟提出的技術問題,中方提交了超過27500頁材料。
同時也提出了價格承諾等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方案,儘可能在不損害我方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滿足歐方的訴求和意見。
但歐方卻辜負了我國的誠意和真心,在談判期間,甚至搞起了“陰陽談判”的操作。
此次談判,包括一些在中國建廠的外國車企,都將談判權力授予中方技術團隊,由中方技術團隊全權負責。
這就意味着,如果歐盟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建議,中國車企們能有共同抵抗的力量。
可歐盟卻在私下裡接觸這些車企,想要通過一對一談判,給予其不正當的競爭優勢,進而瓦解中方代表團的權利。
如此行爲,可謂是破壞了雙方談判的基礎,也讓談判的難度再度提升。
最終雙方因爲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在歐盟的8輪談判後,未能達成任何有效的共識。
對此中方深表遺憾的同時,也希望雙方能在中國展開新的談判。
此外,商務部在聲明中還特意警告歐盟:
這種做法說明,歐盟在此次談判中存在着嚴重的“投機心理”。但這樣的小聰明一點兒都不高明,更別說取得應有的效果。
這番措辭改變,足以證明中方對歐盟的失望和不滿。
雖然中方一直都明白,歐盟加徵關稅的真實目的,是爲了吸引中資車企前去投資建廠,從而促進歐盟的綠色轉型。
中方也願意爲此提供機會,但前提是歐盟需要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歐盟卻想要在對華貿易關係中佔據主動、制定規則,甚至不惜採用了加稅和陰陽談判等方式。
所以中方希望歐盟能遵守談判規則,在桌面上談妥此次電動車加稅問題。
如果歐盟繼續搞這些“不體面”的手段,那麼最終受影響的,只能是歐洲車企和普通消費者。
這也並非危言聳聽,歐洲多家媒體也提出了嚴肅警告:
犧牲中歐電車產業鏈合作,不僅可能加深雙方的矛盾,還可能加劇歐洲內部的分裂。
可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對此似乎並不在意,還打算就此對中國進行索賠,這是怎麼回事呢?
馮德萊恩變本加厲,竟打算對中國索賠
衆所周知,馮德萊恩在對華關係上的態度都表現得很消極。
不僅主導了對華電車加稅的一系列行動,還要對中國投資設置諸多障礙。
近日,她與德國總理朔爾茨進行了會晤,雙方也就電車加稅事宜交換意見。
儘管朔爾茨明確反對對華電車加稅,可馮德萊恩的態度卻依舊堅決,甚至還向中方發起了索賠。
馮德萊恩在之後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
即便加稅正式生效,可中歐雙方依舊有對話和談判的機會,不過想要解決該問題還有兩大前提。
一方面是價格承諾,雙方還需要在這方面展開進一步協商和洽談。
這點其實並不讓人意外,儘管中方已經給出最低3萬歐的價格承諾,可歐盟方面並不認可。
畢竟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無論是外觀設計、科技感還是乘坐舒適度,都已經實現了對歐洲車企的反超。
如果價格方面還要低於歐洲產品,這無疑會大大降低歐洲車企的競爭力。
在價格承諾上,中方還要繼續做出讓步。
馮德萊恩甚至要向中國索賠,賠償歐洲車企在與中國車企競爭過程中的損失。
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在歐洲投資機制,這纔是她的終極目標。
7月份的對華投資審查計劃失敗後,馮德萊恩已經認識到:歐盟不可能同中國脫鉤,中方也很難放棄對歐的投資。
這樣的前提下,只要能繼續保持中歐關係的穩定,歐盟就不會吃虧。
如果能在此基礎上讓中方做出讓步和賠償,歐盟也能再大賺一筆。
從馮德萊恩的這兩個前提條件,不難發現,歐盟很多領導人都存在着愈發重視眼前利益、忽視長期共同利益的問題。
拿對華電車加稅事件來說,雖然短期內可以維護歐洲車企的利益,甚至逼迫中方以技術換取關稅減免。
可從長期戰略考慮,卻可能對多方面產生不利影響,首先就是中歐經貿合作動力,可能大幅度降低。
儘管雙方如今都明確表示無意掀起貿易戰,可歐盟的加稅政策,已經讓中方對歐盟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
未來還可能影響到其他商品,這對中歐經貿合作無疑是巨大打擊。
其次,可能影響到歐盟內部團結,加劇歐盟走向分裂。
對於歐盟這樣對進出口貿易依賴度極高的組織來說,與各方保持穩定的經貿合作,纔是組織長治久安的根本。
但歐盟近年來在俄烏問題和對華關係上,都採取了敵對態度,這使得內部多次產生反對態度。
尤其是匈牙利、捷克等國家領導人,不止一次向馮德萊恩表達不滿情緒,歐盟內部分歧正在逐漸變大。
結語:
中方希望能找到解決電動車加稅的方法,但希望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進行。
歐盟一邊搞小動作、一邊還要索賠的行爲,顯然不利於雙方儘早達成一致共識。
歐盟如果還繼續保持如此短視的對華態度,未來受損失的,也必將是其自身和歐洲的衆多消費者。
參考資料:
光明網:《學者:對華電動汽車加稅,歐洲將面臨“副作用”》
環球時報:《談判桌下搞小動作,歐委會做法並不高明》
中華網:《港媒:歐盟對華投資審查計劃遭抵制》
中國發展改革《中方促歐盟談判協商解決經貿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