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早太晚都不好 研究:這時候睡 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

太早太晚都不好?研究指出,在晚上這時間點睡覺,對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示意圖/Shutterstock)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如今發現就連就寢時間似乎也有關係,一項新研究指出,在晚上10點~11點間就寢,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且太早睡或太晚睡都不好。真的嗎?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研究團隊,檢視了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從2006年~2010年招募的8萬8,026名受試者,平均年齡爲61歲,年紀介於43歲~79歲間,並透過配戴穿戴式裝置,收集受試者連續7天的睡眠數據,並追蹤5年左右的心血管健康。這項研究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研究團隊發現,就寢時間和心臟病、中風間存在關聯,尤其對女性來說,熬夜的風險更大,那些每晚在10點~10點59分入睡的人,心臟病風險最低。

但太早睡、太晚睡,心血管疾病風險皆增加,那些在晚上10點前睡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了24%;晚上11點~11點59分睡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12%,至於12點之後入睡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5%,顯然晚睡、熬夜對於心血管健康風險最大。

●太早睡也「傷心」嗎?醫生持不同意見

太晚睡有害健康或許較能理解,不過這項研究結果顯示,連太早睡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真的嗎?醫生有不同看法。

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黃建龍指出,實際去看人數會發現,10點前睡的人相較其他時段偏少數,人數有一定落差,所以在統計上的力度偏弱,而且這樣的狀況在女性受試者身上比較明顯,對於男性受試者來說並沒有這樣的狀況。

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𬀩傑也表示,這類型研究很難斷定因果關係,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情形,「晚睡的人有可能是因爲工作壓力大、過勞,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早睡的人也有可能是因爲本身身體不好而早早入睡,因此並不能直接斷定太早睡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也可能是因爲身體狀況或是生活型態的問題造成。」

「我們認爲早睡健康狀況比較好,也有可能代表這羣人平常工作沒什麼壓力、生活無虞,可能也比較有餘裕注重、管理自己的健康,自然相對健康狀況比較好,所以不應該用入睡的時間來解釋這羣人比較健康,應該要看背後的意義是什麼,」黃建龍說。

●哪個時間點睡比較好?醫籲:熬夜影響內分泌、傷害心血管

研究團隊確實沒有找出就寢時間可能會影響心臟病風險的確切原因,只是發現在特定時間就寢和降低心臟病風險之間存在關聯。研究主要作者、埃克塞特大學講師大衛.普蘭斯(David Plans)表示,「無法從研究中得出因果關係,但研究表明早睡或晚睡或許更可能影響生理時鐘,因此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洪𬀩傑倒是認爲,穿戴式裝置對於民衆自我健康管理有一定幫助,可能可以透過觀察到的變化見微知着,能利用微小的警訊,來預防後續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或許是未來健康管理的趨勢。

不過黃建龍點出研究並不夠嚴謹,像是利用戴在手腕上的穿戴式裝置,來記錄受試者有沒有入睡,很有可能造成誤判,並不夠精準,而且這羣受試者相對社會背景、生活條件算是不錯,比較沒有經濟壓力,因此可能和一般大衆出現的結果有落差。

另外,研究做法是針對受試者紀錄7天的睡眠情況,並進行長期追蹤,但黃建龍指出,問題就在於7天的睡眠情況,並沒辦法代表後續追蹤這幾年的睡眠情況,畢竟睡眠時間是很難固定、強制的,「所以我們只能說就寢的時間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關係的,就研究推論可能是這段時間入睡比較好,但檢驗的力道還不夠,還需要更嚴謹、更大的研究來支持這樣的說法。」

「目前醫界還沒有定論哪個時間點睡是好的,但能早睡是好事,更重要的是不要熬夜,」黃建龍呼籲,一定要避免熬夜,目前對於就寢時間的界定來講,認爲能夠早睡會比較好,可以視個人情況調整,沒有規定說,一定要哪個時間睡,只要有規律、充足的睡眠就可以。

但熬夜、超過12點睡恐怕會對健康有影響,因爲內分泌會隨着生理時鐘變化,如果熬夜會造成交感神經亢奮、內分泌混亂,身體沒辦法休息,所以長期熬夜的人,壓力激素會比較大,影響心血管健康。

「就像機器一樣,還是要適度休息,才能夠用得比較久,人也是一樣,」黃建龍說。

怎麼判斷自己睡得夠不夠呢?洪𬀩傑笑說,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自己白天會不會想睡覺,如果會恐怕就代表睡眠不夠充足。至於該如何調整作息?睡眠專家林賽.布朗妮(Lindsay Browning)分享了無痛調整的方法,秘訣就是每天提早20分鐘就寢,慢慢就能讓自己早點入睡,另外,睡前也要避免使用手機,建議可以買鬧鐘來取代手機的鬧鐘功能,減少睡前使用手機的機會。不過黃建龍也提醒,有些人太早睡,容易在半夜醒來,反而導致睡眠障礙,所以若是有失眠困擾的人不應太早入睡,在正常就寢時間睡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