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新黨前主席:大陸疫苗如果有問題 搞外交一定失敗啊
導讀
5月以來,臺灣新一波新冠浪潮急速蔓延,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驟然攀升,截至6月2日,全臺確診總數已近九千,死亡人數逾百。臺灣當局於5月19日在境內實施三級警戒,至今仍未解除。
疫情在不斷惡化,民進黨卻幾度拒絕大陸好意,導致臺灣民衆深陷疫苗危機。年紀已逾八十的臺灣新黨前主席鬱慕明於5月28日在機場發佈視頻表示,臺灣疫苗不足,年紀大的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所以自己要特意去大陸打免費疫苗。這番言論受大陸網友歡迎的同時,也遭遇島內媒體的猛烈攻擊。
在大陸接受隔離是怎樣一種體驗?臺灣“防疫模範生”的神話爲何會破滅?臺灣如今又該如何擺脫疫苗困境?帶着這些問題,觀察者網電話採訪了正在上海隔離的鬱慕明先生。
【採訪/觀察者網 李泠】
觀察者網:從去年到今年,這是您第三次從臺灣來大陸並接受隔離。這一次臺灣疫情爆發,相比前兩次,您從機場到酒店有沒有什麼不同體驗?
鬱慕明:很不一樣。我第一次是前往廣東中山參加海峽兩岸中山論壇,從臺灣過來先到廈門接受隔離,之後由專車送我去中山開會,活動結束後就回房間,最後直接送到機場。可以說接觸範圍不廣。
第二次是到北京參加活動,也是住隔離房間,期間可以在活動場合出現、講話,之後再回房間與外隔絕,最後也是專門送到機場,飛回臺灣。
那時接觸到的大陸防疫沒有現在這麼嚴格,那時只要避免在公開場合與過多羣衆近距離接觸,而這次完全不一樣。這次臺灣本身疫情嚴峻,所以即使我們核酸檢測陰性,仍由穿了全套防疫裝備的防疫人員直接一路送到隔離房間,也不准我們再對外接觸。現在我已隔離幾天了,等“7+7”(即“7天集中+7天居家”隔離)結束後才能對外公開活動。
機場視頻截圖
觀察者網:現在隔離是什麼狀態?比如隔離條件、每日三餐、醫學觀察,等等。
鬱慕明:不論是在廈門、北京還是這次上海,他們基本都做得非常周到。每人一個單獨房間,不能出去——有人要出去,但是一坐電梯就會被看到——所以原則上我們就在房間裡活動。
只能待在房間裡,對我來說有些影響,比如活動空間小。我平常每日要走上萬步,像昨天,在房間裡只走了大概4000步。不能到處走動,我就每天做一套我自己根據自己關節設計的養生操。除了動,就是看書;電視就兩三臺節目,還不是新聞,沒什麼好看的。
活動空間減少,對身體是不好的;對我來講,其實還有另一個不好。我在家都睡木板,而這酒店的牀墊軟得要命,導致我的關節不舒服,爲此我在活動時要做更多的拉筋和挺腰運動。
觀察者網:隔離只剩下不到10天了,再忍忍。
鬱慕明:現在才第五天,還早。
觀察者網:在大陸的媒體報道中,臺灣疫情形勢嚴峻,社會嚴陣以待;您也知道,媒體經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渲染緊張感,就您來大陸前的經歷及瞭解來看,實際情況如何?
鬱慕明:客觀來講,臺灣的防疫工作其實做得蠻好的——即使政治立場不一樣,我也要承認這點。陳時中(注:臺灣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主導的防疫工作基本上做得不錯,該做的都有在做,再加上東方人相對比較聽話,民衆的配合度高,比如戴口罩、不近距離接觸,這些都非常配合,所以臺灣一開始是“防疫模範生”。後面之所以疫情爆發,就在於自信心過高,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的地方。
資料圖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觀察者網:您也是學醫出身,能否詳細談談有哪些疏忽?
鬱慕明:第一個缺口,是臺灣對來臺的境外人士比較歡迎,且比較鬆懈。因爲臺灣經濟依賴對外貿易,所以臺灣人對外來人士比較歡迎,再加上對防疫比較自信,因此在境外人士進來的時候有所鬆懈。你可以看到事後冒出來的確診病例就有航空公司的外籍機長,他到臺灣後到處遊玩拍照。我之所以說臺灣的防疫工作做得不錯,原因之一就是對接觸者的追蹤效率非常高,確診病例接觸過誰,一個個都能追出來。
第二個缺口有關臺灣的本土文化,也就是所謂“茶室文化”。因爲很多基層民衆家裡客廳較小,所以平常喜歡約三五好友到茶室喝茶聊天,裡面有的也有人陪。大型公共接觸都被官方限制了,這種小型聚會則成了防疫缺口。之後有些人到臺灣南部旅遊,病毒也就跟着被帶到南部。
好在民衆配合、對於接觸者的追蹤比較高效,再加上各個社區也都有自己的管治措施——比如我到銀行等場所都要實名制,登記名字、電話等信息——所以當社區出現感染情況後,他們能相對快速地進行“圍堵”。
醫院是防疫的最後一道防線,而臺灣有的醫院也“淪陷”了,即醫護人員被感染了,要馬上封院。現在有人建議學大陸,在一些空地上搞方艙醫院接收輕症患者,只安排重症患者進醫院。但臺灣跟大陸到底不一樣,地方小,所以我看現在這還只是建議,還沒有實施。
臺灣大概的現狀並沒有像媒體講的那樣恐慌,我們嚴陣以抗,大多數民衆戴口罩、儘量少出,這是對的,這樣的配合是有效的。
觀察者網:從“防疫模範生”到疫情大爆發,前後存在巨大落差。民衆有什麼怨言嗎?
鬱慕明:現在民衆當然會抱怨。之前臺灣防疫工作做得很好,導致臺灣社會自信心太強,認爲絕對不會出問題,結果現在疫情擴散,是不是要檢討?而且之前民衆天天聽民進黨當局講自己怎麼負責,結果還是出了問題,政府責任不就更大了?
自信心太強,也導致疫苗在時間上沒銜接好。要控制住疫情,疫苗也要預先規劃好。先前有傳言臺灣自己生產的疫苗7月份就可以上市,但那時懂得的人就警告了,說“可能嗎?”疫苗研發要經過三期人體臨牀試驗,而那時臺灣產的疫苗連二期都還沒過就想7月上市,這是有問題的。
而且,先前臺灣也沒有人想到這疫苗這麼快就會用到。美國疫情擴散,先前防疫表現算得上全世界最壞,但他們在推動疫苗儘快接種,因此現在問題不大。中國大陸疫苗接種都已突破5億劑次,而臺灣第一期只有41萬劑。現在民進黨就甩鍋,稱買不到疫苗是因爲大陸在打壓,結果大陸明明白白告訴大家,我給你疫苗,是你自己不要。
民衆因此就抱怨了,說你既然知道要防疫,而且臺灣產的疫苗7月份之前出不了,就應該預先準備好其他疫苗。現在第一期只有41萬劑,優先安排給醫護人員,其他人怎麼辦?此外,民衆也抱怨,疫苗事關人命,臺灣疫苗不夠,就該從大陸進口,畢竟保命最重要,且大陸也願意提供,結果民進黨更重視意識形態,還挑釁人家,罵對岸假惺惺。民衆覺得現在吵這些沒有意義。
既然臺灣不同意進口大陸疫苗,我們這些老人家只能來大陸打了。
觀察者網:您對大陸疫苗有信心,而民進黨對大陸疫苗是極力抹黑,比如質疑大陸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這些會影響臺灣民衆對大陸疫苗的評價嗎?
鬱慕明:民衆怎麼會信呢,大家都不是白癡;民衆不講話,但大家心裡有數。臺灣媒體說大陸疫苗不可靠,但大陸疫苗早已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臺灣民衆是相信媒體的講話,還是相信世界衛生組織?
而且,臺灣媒體之前批評大陸搞“疫苗外交”——既然疫苗可以助攻外交,它會不安全嗎?用不安全的疫苗搞外交,這外交一定失敗,臺灣媒體應該高興纔是,還需要去罵?邏輯不通。這些媒體在自打嘴巴,還不曉得,我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們在胡說八道。
我就懶得跟它們辯,自己來大陸打。現在臺灣有人在罵我,其實沒什麼好罵的,我都82歲(81週歲)了,安全一點不是更好嗎?
觀察者網:它們批評您自己過來打就算了,還呼籲大家過來……
鬱慕明:我來大陸,很多人問我“到底我們可不可以去”,我就實在地回答,“有條件的臺灣同胞,不妨到大陸來走走順便打疫苗”。來大陸旅遊觀光,順便打個疫苗,一舉兩得。而且我說的是“有條件的人”,而不是“有能力的人”,這是兩回事。
觀察者網:所謂“有條件”,能否具體說下有哪些?
鬱慕明:第一是你有需要,第二是你有時間。“有條件”和“有能力”不同,“有能力”是有錢出去旅遊,“有條件”是有錢也有時間,如果你有錢,但要工作出不來,就沒條件了。
觀察者網:您認爲這波疫情,會影響臺灣民衆對民進黨的支持嗎?
鬱慕明:民衆對執政者的支持度,肯定會受執政者的治理水準影響。之前臺灣在防疫這塊處理得很好,現在出問題了,很多人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如今有的人就站出來說,與疫情相關的利益既得者有私心,他們在等臺灣生產的疫苗,現在疫苗準備上市了,相應公司的股價也一下子升了多倍。而且,在臺灣做檢測、打疫苗要花不少錢,大陸沒這麼貴甚至是免費的,因此很多民衆都在抱怨“你們是不是在發‘國難財’?!”如果這些質疑繼續擴散開來,對民進黨的執政會有不小的影響。
臺灣“高端”疫苗股價走勢(資料圖/雅虎股市)
觀察者網:但若看最終選舉投票結果,根據以往對臺灣的觀察,即使民衆罵罵咧咧,他們在投票的時候也不見得會因此轉投國民黨。
鬱慕明:沒錯,是這樣的。不投民進黨,也不投國民黨,或許第三方勢力就有機會,小黨就可以冒出來一點點——只要獲得的選票超過5%,小黨就可以在“立法院”擁有一席之地,這對政黨政治來講都是一種機會,不是壞事。
觀察者網:記得您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大陸現在越來越“爭氣”,而臺灣的競爭力在相應下降。正好臺灣基隆市長林右昌在5月30日宣稱,“如果臺灣的經濟活動停擺,全世界的經濟大概要休克了。”此前臺灣還出現過用“芯片換疫苗”的論調,您怎麼看待這些觀點?臺灣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真的有這麼大嗎?
鬱慕明:林右昌是被臺灣媒體所害。臺灣媒體天天報道全世界對臺灣的讚揚,有的國家有時候會講講臺灣的好話,臺灣媒體就把它擴大;臺灣媒體還天天吹臺灣的半導體事業不得了,說臺灣是供應中心。估計林市長是看了以後從自信到自滿,因自滿而自大。這都是必然過程,所以他講這些話,我一點都不驚訝。
這也說明臺灣很多人是洞里老虎,只看臺灣自己圈裡媒體的報道,未能真正走向世界;等真正走出去看到世界那麼大,外面還有好多老虎,它就會怕了。現在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很多臺灣人,被教育得沒有好好去看這個世界的進步。
美國對臺灣半導體有所利用,所以讚揚臺積電如何如何。臺積電是不是好企業?當然是,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中國大陸是怎麼起來的。當年美國限制中國大陸使用GPS,大陸發火了,一逼逼出北斗系統。所以臺灣自滿自大是沒有用的,有時候在苦難的環境中才會有智慧,才能夠懂得生存之道。洞里老虎要多出去走動,看看外界大環境。
觀察者網:現在臺灣自產疫苗還沒推出,又拒絕大陸的疫苗,但美國那邊又不給。從此次疫苗事件來看,您怎麼評估臺灣這張牌在美國手中的分量?
鬱慕明:我們一直跟民進黨說,你不要認美國當乾爸爸,因爲這“乾爸爸”是很現實的。現在有些人覺悟了,民進黨一些民意代表都在罵,說美國叫我們吃“萊豬”我們吃了,叫我們做什麼我們也都做了,結果跟美國要疫苗,沒有。
“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甚至表示,臺灣的防疫表現不錯了,疫情還不嚴重,所以美國不會優先給臺灣安排疫苗,他們要先給拉丁美洲。所謂遠親不如近鄰,疫苗優先安排給美國周邊的拉丁美洲,這是完全可以想到的;雖然臺灣很“乖”,但現在暫時用不上,就不給了。美國“乾爸爸”的現實傷了很多臺灣人,尤其是支持民進黨的臺灣人的心。我希望這次能讓他們好好覺悟下。
觀察者網:所以可以說,臺灣的疫苗困境一時難以擺脫。
鬱慕明:沒錯。其實疫苗不是問題,主要還是受困於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