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追櫻造成環境破壞 護樹盟:櫻花已成「有害物種」

記者遊琁如/臺北報導每年賞櫻季節一到,美麗粉紅色櫻花出現在臺灣各處,引起一陣追櫻潮。然而,其實臺灣人對櫻花的狂熱,已經造成許多生態危害。臺灣護樹團體聯盟發起人張美惠用「粉紅色災難形容櫻花:「在人類強而有效率大量繁殖之下,櫻花已經成爲新的『有害樹種』。」▲臺灣人對櫻花的狂熱,已經造成許多生態危害。(圖/記者遊琁如攝)在日本各地,每年僅春季開花兩週的櫻花,當滿開之際,整片櫻花道被粉紅色佔滿,情景非常浪漫,也引起大量民衆的「追櫻潮」,近年來臺灣各地更紛紛大量引進櫻花,在城市中的公園內、人行道旁種上大量櫻花,不只無端浪費錢財,更爲了植櫻花樹而不惜砍掉原本的人行道樹木,張美惠表示,臺灣近幾年產生的「櫻花浩劫」情景,令人心痛。臺灣種櫻花,原本應該種植在中海拔的清涼山區之地,例如陽明山阿里山等特定規劃區域。然而隨着賞櫻熱潮,這條「粉紅色櫻花線」不斷向下延伸,除了各處規劃地外平地中的公園、人行道等地也都開始大量採購櫻花,甚至不惜砍掉原有樹種,只爲追求兩個星期的粉紅色櫻花姿態。櫻花爲什麼不適合種在人行道?張美惠說明,臺灣是亞熱帶國家,對於一年僅開花一至兩週的櫻花,除了開花季節外,其餘時間整棵櫻樹枝葉幾乎都無法正常生長,「不要說綠化了,連人行道樹遮陰的作用都沒有,夏天的時候人車根本無法承受。」此外,臺灣大部分的人行道植樹範圍,設計皆爲90平方公分寬度,櫻花樹生長後的棒棒糖形狀,極容易擋住店家招牌,「很多店家會因此自發性的修剪枝葉,這也是一種傷害。」▲挖一個洞,櫻花整枝栽進去,土是硬的,樹根斷了。(圖/取自臺灣護樹團體聯盟臉書) 張美惠舉例埔里鯉魚潭周圍的山坡地原生樹種砍掉改種櫻花;臺中東海藝術街,也將長成數十年已成蔭的老樹砍掉改種櫻花;臺南巴克禮公園,花了6000萬種櫻花,櫻花七八成皆已枯死,還有花蓮美崙公園,種上全死的櫻花、臺東九線太平海邊種櫻花當路樹、臺中太平新興路上移植竹柏改種櫻花、桃園縣把不適合種櫻花的高架橋底下,種上要死不活的櫻花,這些全都是民衆舉目可見的櫻花災難。近日臺中海德堡也同樣遭遇到櫻花危機,要砍木綿樹種櫻花當行道樹,張美惠說,當地里長認爲櫻花美觀而強要工程,多數議員因沒有生態觀而同意,造成環境的惡性循環。                                       ▲一整排的櫻花樹種在樹蔭下,用紅枝條綁住,全是枯枝。(圖/取自臺灣護樹團體聯盟臉書)

櫻花不僅無法提供臺灣人美麗的花開景象,反而一再消耗公帑,破壞原有樹種,張美惠說:「臺灣平地裡的櫻花,在人類的幫助之下,大量繁殖、傷害其他自然生態的狀況,根本就是人爲的『有害樹種』。」張美惠說,去年一年,林務局便發出12萬5千株櫻花,全臺各地每個縣市都領,卻已經死亡七八成。

「其實臺灣山區很適合種櫻花,只要規劃出固定的賞櫻地點,就能在每年欣賞到美麗櫻花,還能真正保護樹木。」張美惠說,臺灣的山林很美,原有樹種各值得珍惜,民衆若要賞櫻,不妨前往陽明山、阿里山等特定園區賞櫻,別隨着這波粉紅風潮爲之起舞,以免這些大量種植櫻花,有天被輕易砍掉。「愛樹品味不必追流行,生態多樣化纔是守護土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