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孕產婦死亡率 爲日本4倍、韓1.5倍
臺灣孕產婦死亡率近3年仍達10萬之13至14,遠高於日韓。圖爲示意圖,孕婦做超音波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每個孩子都是寶,每位冒着生產風險的媽媽,同樣需要被守護。衛福部統計,臺灣2019年孕產婦死亡率創23年來新高,雖然近幾年略降,仍遠高於日韓,少子化隱憂恐更爲嚴重。醫師指出,政府對婦幼衛生重視不夠,若能投入更多資源,孕產婦死亡率有機會減半。
孕產婦死亡率的定義是「每10萬名活產中,在懷孕期間或懷孕中止42天內的婦女死亡數」,排除外力事件。臺灣在2019年創下23年新高,達10萬分之16,近3年下降到10萬之13至14。
相較其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日本爲10萬分之3.4,韓國則是10萬分之8.8,均遠低於臺灣。紐西蘭和土耳其各爲10萬分之13.6和13.1,與臺灣相近。美國則高達10萬分之23.8。
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說,臺灣表現比日韓差,確實需要反省,但這牽涉到很多面向,例如對於活產定義不同。臺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詹德富則提醒,各國統計方式可能有些微差異,不建議和其他國家直接比較,但可參考。
臺灣孕產婦死亡率高,和生育高齡化、少胎次化有關。詹德富表示,孕產婦年紀越長,合併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肺栓塞等疾病風險越高。另外,初產婦出現併發症風險也高,而現代人多半隻生一胎,也是影響孕產婦死亡率的因素之一。
王鵬惠指出,臺灣的高危險妊娠轉診流程還不夠成熟,衛福部自2021年推動「周產期照護網路計劃」,針對高風險的孕產婦,希望在產前轉診到醫療資源較完備的醫院。
詹德富強調,現行產檢制度下,有很多產檢項目被忽略,因此有些疾病未及早發現,且有些孕婦爲了顧全胎兒,往往犧牲或忽視不適感,例如子癲前症一旦發作,血壓飆高造成肺水腫或中風,就來不及了,若能及早處理,就有機會避免憾事。
「一年若能減少3個媽媽的問題,孕產婦死亡率就可以降低10萬分之2到3。」詹德富表示,臺灣去年新生兒僅13萬名,任何1個案都很容易牽動整體孕產婦死亡率,換言之,只要多做一點努力就會有很大的成果。他認爲,政府對孕產婦和新生兒投注資源太少,若能提升投入並適度修正,估計一半的個案可及早發現問題並治療,孕產婦死亡率可望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