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廣州老西關粵博館 看見嶺南文化

粵劇藝術博物館.廣福臺。(作者提供)

今天要帶大家來廣州的老西關旅遊,說到廣州的西關地區,它算是廣州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伴隨了廣州百年繁華的變遷,千年興衰的成敗,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西關是廣州荔灣區的舊稱,作爲早期廣州城西門外一帶的地方統稱。清代初期,西關成爲了廣州城外.城鄉結合的特色區域。

在清康熙年間,廣州設通商口岸,而有了今天的粵海關舊址。隨着廣州的十三行設立,促進了廣州商貿事業的繁盛,西關地區逐漸崛起,亦成爲廣州的經濟命脈中心。據說,就連清乾隆年間實施的鎖國政策,獨留廣州的十三行對外開放,足以見得廣州西關地區在經濟發展歷程的歷史地位。

現存在西關地區最具特色的永慶坊歷史文化街區,就是我個人認爲來廣州西關旅遊最值得走訪的景點。今天想要跟各位介紹的是位於永慶坊裡面的粵劇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館),雖然它並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蹟遺址,但是卻承載了整個廣州西關地區的粵劇藝術發展史的光環。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粵博館的建成初衷,就是爲了傳承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廣東粵劇百年的精髓所在。

粵劇又稱「廣府大戲」,它發源於佛山,是廣東省的地方大劇種,享有「南國紅豆」的美譽。廣州西關地區是知名的「粵劇之鄉」,這裡不僅作爲粵劇的發源地,曾經也是粵劇社區盛行活動的地方。西關地區曾匯聚許多廣東粵劇界的表演藝人,是著名粵劇名伶的聚居地。所以說,今天我們來永慶坊旅遊,仍可見許多粵劇名伶的舊居。據不完全統計,今天在西關地區的粵劇名伶舊居,仍保留將近有20處。

2009年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爲嶺南地區重要的非遺,自20世紀以來,廣州的西關已成爲商賈雲集匯聚之地,經濟的繁榮帶動文化的發展,從粵劇組織的「八和會館」創建開始,便逐漸帶動了整個西關的粵劇藝術產業發展。

說到粵博館的誕生緣起,其實還蠻有意思的。前面跟大家提及廣州的西關地區是一個極富歷史悠久的片區,爲了傳承與保護廣東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藝術文化,2012年廣州市政府決定於荔灣老城區建設粵博館,並邀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郭謙教授團隊進行主創設計。

從粵博館的打造到建成,望通過粵博館的創建爲廣州的荔灣老區注入新活力,重塑西關地區城市記憶的傳統文脈延續。粵博館於2016年正式開館啓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搖身一變成爲整個永慶坊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景點。2017年粵博館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2020年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到底是哪些魅力,讓這座老西關的博物館景點如此重要,現在就帶各位一起來體驗吧!

其實我個人覺得粵博館的地理位置還挺好的,它所在的館址旁邊有荔枝灣涌環繞,富有江南水鄉之美,館內則可見大量嶺南風格的園林造景設計,建築物大量採用中式木結構,是一座極具中國園林式特色的博物館,兼具古典與現代的碰撞,傳統與時尚融合的新中式建築之美。

粵博館主要以「粵劇」作爲整個博物館的IP形象,它的設計概念是作爲傳統建築文化的當代繼承。南岸是主要的展館,我們可以好好欣賞仿古的園林建築羣,這些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畫舫連廊,真的是氣派不已耶!整個南岸的館內設計主要作爲對外展示的空間,南展館承載了展覽、演出、教育、研究、娛樂等體驗的功能,據說粵博館最厲害的地方是將整個嶺南的「精巧秀麗」園林意象設計藏在裡面。

北岸的展館目前規劃爲文物修復和粵劇藝術的傳承保護區域,作爲辦公服務的配套設施空間。雖然,整個粵博館的佔地面積不大,但巧妙的空間設計和建築設計利用,讓我們遊走在粵博館能有置身在「步移景換」、「別有洞天」的園林景緻趣味中哦!

在粵博館遊覽,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南國的園林之美,更要了解粵劇藝術在其中的精神內涵和園林建築的設計魅力,從建築整體的宏觀到微觀,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建築整體的空間營造之美

粵博館以嶺南傳統園林作爲整體的設計主軸,總體佈局爲「十」字軸的結構排序,巧妙的將園林空間和粵劇歷史脈絡進行融合繼承。在園林造景中,強調空間的節奏變化,以「連房廣廈」的建築佈局,串連了六個庭院的主題設計,讓建築全部圍繞着中心晚沙湖延展開來,建築爲實,水面爲虛,虛實相映的空間呈現,大大突顯了中華文化的精神意蘊。

遊走在粵博館的園林造景中,感受不同院落建築之間的院院相連,它們彼此又相對獨立。走進不同的院落,又可見中間又再佈置了小庭院,形成所謂的「大園包小園」園中園的藝術格局,是不是非常的詩情畫意!

●中西合璧的園林文化之美

在粵博館的山石林中,有座獨棟的西洋樓建築,白色的穹頂設計,充滿異域情懷的花格窗及西班牙花階磚,這棟建築便代表了嶺南東西文化交融的重要象徵,也可作爲嶺南園林中西合璧的建築空間之美,顯現出異於北方皇家園林及江南園林的獨特之處。

粵劇藝術博物館八和閣。(作者提供)

●融合北方皇家園林的特色之美

粵博館的建築設計是北方皇家園林與南方嶺南園林的融合特色,就是這個館內的最高處,作爲粵博館的主館「八和閣」,帶有營造粵劇劇場高潮的主視覺舞臺佈景設計。八和閣的高臺營造特點是北方皇家園林常見的建築佈局,整體樓閣建築突顯了唐風意韻的氣魄宏偉。「八和閣」的建築命名不僅是代表八和會館,更有向八和會館致敬之意,八和會館作爲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粵劇行會組織,更是海外粵劇藝人的精神家園。

●嶺南園林裝飾紋樣的工藝之美

在整個粵博館的建築設計中,常可見嶺南傳統工藝手法,即「三雕、二塑、一嵌」,三雕是以木雕、磚雕、石雕爲主;二塑是以灰塑、陶塑爲主;鑲嵌則爲嵌瓷的裝飾技術爲主。比如說,在粵博館的中央主戲臺廣福臺,在廣福臺的舞臺背板上就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立屏式磚雕作品《六國大封相》,以粵劇人物故事爲題材,作爲廣府磚雕的當代傑作。

在廣福臺旁邊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紅船舫,整個石舫是用花崗岩雕刻成的,大型的石雕作品,船頭與廣福臺相望。這個紅船的文化符號,據說是早期這些粵劇的表演藝人他們爲了方便下鄉表演,習慣搭紅船前往,所以說紅船自然而然就成了粵劇的文化符號,你們有聽過「紅船子弟」嗎?就是現在粵劇藝人的代稱。

潮汕的彩畫工藝。(作者提供)

與廣福臺隔水相望的對面是瓊花堂,走進瓊花堂可以見到富有潮汕裝飾風格代表的金漆木雕以及彩畫工藝,這些建築工藝多融入了忠孝禮義的民間故事。潮汕的彩畫工藝特色,則與北方皇家建築用色,顯現較大的色彩差異性,顏色沒有像北方皇家建築顯得非常豔麗,反而是多增添了一些柔美的色調,顏色粉粉的,非常的可愛。

我們走進中庭還可見二樓兩側屋脊上有潮汕工藝的嵌瓷作品,分別是《穆桂英取降龍木》和《封神榜》的民間神話故事,都是由國家級非遺潮州嵌瓷傳承人盧芝高先生創作的作品,這些嵌瓷作品上面的人物面貌,雕刻細膩、神態逼真,栩栩如生。

關於粵博館的嶺南建築裝飾設計,多會以世俗性的故事題材作爲普遍的創作方向,比如說大多會表現關於嶺南地區的風土人情、祥禽瑞獸、歷史故事或民間傳說,突顯了嶺南人的相容開放、務實創新文化特色,整體上,是不是非常的生動有趣呢!

最後,我們從園林中走入地下來參觀這個富有寓教於樂的室內展館,館內提供了不同時期的粵劇文化發展史,提供我們瞭解粵劇藝術發展的來龍去脈。展館也依據了嶺南各地不同族羣的分類,設置潮州廳、廣府廳,還有民國時期的廣州特色建築,從平面的檔展,再到數位化的互動裝置,大型的紅船裝置藝術,再到不同時期的粵劇藝術服裝展示等等,都立體的且動態的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粵劇藝術學習資源,來粵博館遊覽,不僅豐富了嶺南文化的園林視野,也豐富了粵劇藝術的精神內涵,真的是一場很棒的西關博物館之旅!(謝雅卉/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