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漫遊泉州 有種回到臺灣的感覺

騎着小溜「趟」泉州。(作者提供)

泉州,又稱閩南佛國,早在唐宋的時候就已經爲中國與世界溝通的窗口。在臺灣第一次接觸到泉州這名字,是在講移民史的時候,從明朝開始,因爲閩南地區人口逐漸增加,原本山多平原少的閩南地區逐漸負荷不了大量的人口,於是人口開始外移,而只有少數原住民族的臺灣,因爲地理位置相近,所以成爲移居目的地之一。

剛到泉州,一陣陣的熱浪襲來,這又潮又悶的感覺真是熟悉,另一件熟悉的事就是滿街的摩托車,在泉州沒有共享單車,都是共享電單車!從哈羅,美團,青桔到小溜,試騎心得是推薦哈羅,數量多,馬力足,續航遠,可能是在推廣期,騎了將近一小時也只要兩塊錢,真是超值!!那久違迎風馳騁的感覺就是爽,都說南方人軟萌,你給他一臺摩托試試,飆起來連東北大爺都退讓三分,只可惜電力有限,只能在市區晃晃,不然真想環「泉」一週。

第一個走訪地點去了西街,西街位於開元寺外,是泉州古老的商業街,街邊林立的是閩南式洋樓,讓我聯想到了臺北的大稻埕,以紅磚爲主體,西洋風格爲裝飾,而且每家都不一樣,依稀還能看見樓上門牌寫着當年的主人的痕跡。在街上偶爾能聽到閩南語,泉州的閩南語跟臺灣的閩南語有個別發音或字詞的說法不同,但不影響交流,跟臺灣最接近的閩南語地區非廈門莫屬,去了都可以在菜市場用閩南語殺價。

西街位於開元寺外,是泉州古老的商業街。(作者提供)

在等開元寺下午開放之前,天氣實在太熱,於是找了一家四果湯小店,先來點「續命小甜水」四果湯,四果湯跟臺灣的八寶冰很像,就是以冰糖水爲基底,搭配輔料,在炎熱的夏天真是續命必備,四果湯會放西瓜丁,芒果丁等水果,而八寶冰則以煮過的輔料,如湯圓,芋圓及粉圓爲主,因爲八寶冰還能做成熱的,所以就不加水果了,在泉州還有一種特色甜品,石花膏,吃起來像條狀的愛玉,非常清涼消暑。

犯選擇困難的南方人。(作者提供)

進到了開元寺馬上被恢弘的氣勢所震撼,開元寺起源於宋,完備於明清,在正殿前面有兩座宋代二塔,內容與阿育王有關,進到正殿後,映入眼簾的是兩層樓高的佛像,端莊正坐俯視衆生,往屋頂一看,能看見許多形色不同的飛天斗拱,有的拿着琵琶,有的拿着嗩吶,珍貴之處在於這些飛天都是從唐宋時期就保存至今的,臺灣常見的則爲憨藩斗拱。

不止佛教,泉州在明朝時爲第一大港,國外遊客,商賈雲集,也帶來不同的文化及宗教。在泉州有着古老的伊斯蘭廟宇,代表儒家的孔廟,關廟及沿海地帶最常見的守護神,媽祖廟。

開元寺。(作者提供)

參拜完開元寺,來到了西街尾端的中山路,真是許多地方都有中山路,而且往往是最熱鬧的,泉州的中山路爲典型的騎樓建築,上面還保留了許多當時行號或工會的招牌,可以想像當時產業的興盛。

泉州的中山路爲典型的騎樓建築。(作者提供)

在南方的人都知道,太陽下山後才真是出來活動的時候,習習海風將白天的酷暑給吹散,而泉州人的夜生活不要太豐富了。

西街一到了晚上就成了夜市,鑽進旁邊的巷子裡,還能找到網紅打卡地:小西埕,晚上的小西埕常會有特色市集,售賣一些泉州特色小物。如果想體驗一把泉州人的夜生活,那就去萬達金街領show天地,真是熱鬧,領show天地爲酒吧一條街,不到晚上還真不是他的show time。

(何冠奕/新媒體編輯)

(本文來源:「兩岸青年」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