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排碳大戶碳定價意向調查 近7成認爲合理碳費每噸10美元以上

據綠色和平今天發表的「臺灣排碳大戶碳定價意向調查」結果,有高達97%的受訪排碳大戶皆支持2050淨零。(綠色和平提供/林良齊臺北傳真)

環保署近期公佈「溫管法」草案,但並未明確訂出碳費收取的標準,據綠色和平今天發表的「臺灣排碳大戶碳定價意向調查」結果,有高達97%的受訪排碳大戶皆支持2050淨零,調查也發現將近七成的排碳大戶皆認爲合理的碳費在每噸10美元以上,而排碳量高的大戶更支持高碳費,綠色和平呼籲環保署應仍相信費率需要徵詢企業意見,就應以每噸10美元爲參考。

該調查發現,僅有半數受訪者對政府達成目標有信心,綠色和平認爲,這顯示出從今年422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喊出2050淨零後,行政院而下的各部會對此毫無作爲的怠慢,已經造成臺灣產業的擔憂與恐慌,同時面對國際碳邊境稅,9成的企業皆希望政府能自己收取有效碳定價以減免CBAM的影響。

調查顯示,6成企業對國際碳定價的趨勢能有所理解,更有將近9成支持臺灣自己必須實施有效碳定價,8成也同意實施後逐年漸進遞增至國際碳定價水準。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指出,顧慮排碳大戶已不能成爲拖延制定有效碳定價的藉口,如今臺灣企業已不認爲碳定價是敵人,不光是認同淨零,也高度支持臺灣實施碳定價政策,對費率的接受程度甚至遠高於每噸100元的標準,「有效碳定價」應迅速被全面規劃且制定,但在溫管法草案中的訂定原則、調整原則、徵收對象等細節全部拖延到子法討論,此舉只會拖慢臺灣企業的減碳工作,對於淨零排放目標毫無幫助。

綠色和平認爲《氣候變遷因應法》需設有碳價底價、起始費率不得過低,碳價也需明確逐年調升機制,以因應更高減碳目標與國際趨勢,碳定價制度更應被列爲行政院2050淨零路徑規劃重要政策工具。

對此,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說,目前與業者較有共識的部分在於徵收的方式、碳費的用途等,目前也未討論到碳費,但隨着溫管法草案已經預告,接下來還會跟業者討論。

本次調查時間從今年9月6日至9月26日,並以「行政院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登陸平臺」最新《2019年碳排放量企業名冊》抽樣邀請106家,其中有效回捲33家,成功率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