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雞打生長激素?營養師「2關鍵打臉」:一聽到價錢秒打退堂鼓

網傳雞都打生長激素才長得快,營養師曝2關鍵,要大家別再誣賴雞了。(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在各種肉品中,民衆最愛吃的依序雞肉64%、魚肉59%、豬肉47%,在各式料理中,又以鹽酥雞深得人心,曾有統計發現,國人一天可吃掉25萬片雞排,疊起來相當於10座101的高度。但對於雞肉的謠言卻一直沒停過,甚至網傳「都靠打生長激素」纔有辦法長得這麼快,到底是真是假,讓專家來解答。

營養師呂孟凡在粉專《營養麪包(呂孟凡營養師)》中指出,「雞都有打生長激素,纔有辦法長這麼快」的謠言已盛傳多年,但都找不到研究佐證。她曾看到同業寫文章澄清卻遭嗆聲是在爲雞行銷代言,被指毫無根據,因而選擇噤聲。直到上週末聚餐時聽到一名女子開啓該話題,直說吃了施打生長激素的雞使孩童性早熟,而一切的錯誤歸咎於臺灣人愛吃雞肉,導致肉量供不應求,雞農爲求生長快速只好打激素。

聽完對話後,營養師決定打破大家的雞肉迷思!呂孟凡解釋,目前市面上並不存在雞隻的生長激素產品,雞可以快速生長主要是因爲「品種改良」,育種人員會挑選每日增重較快的健壯雞隻交配,而經過數千代的選拔之後,現代雞隻長成的時間上市日齡遠比以往縮短。

▲雞隻靠着品種改良加上良好飼養管理,縮短生長天數。(圖/達志/示意圖)

此外,她說再加上改良飼料配方,搭配良好飼養管理及飲水設施等,使雞隻增加1公斤體重所需的飼料越來越少,「生長激素的價格非常昂貴,而雞肉非常便宜,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再者,雞農要幫出生的小雞施打疫苗已經很辛苦,一隻雞目前約32~35天即可長成,若在短時間內還要施打生長激素,且打好幾次也不一定有效,實在不太可能執行。

呂孟凡以人舉例,過去曾有認識的醫師笑稱,有父母想讓孩子打生長激素幫助長高,豈料一聽到價錢,馬上打退堂鼓,「所以雞隻真的是不可能打生長激素啊!拜託大家不要再誣賴雞農跟雞隻們了。」

▲生長激素價格昂貴,營養師也以詼諧的漫畫解釋雞農不可能施打。(圖/營養師呂孟凡提供)

面對謠言,農委會也在官網上澄清,雞隻是接受施打疫苗,而非生長激素之產品,由於抗生素售價不符成本效益因此雞農並無使用。再指臺灣自1963年引進白雞,當時雞隻飼養8周即可達到上市體重2公斤,但隨着技術精進,現在只需5~6周即能達成,所以無需依靠生長激素,也請民衆安心食用

網友看完恍然大悟:「對啊!到現在一直會聽到這種說法,生長激素很貴欸,打在雞太傷本了」「生長激素用在長高,每公斤每年要一萬新臺幣」「原來自己錯了這麼多年啊⋯⋯」「雞要打生長激素?很好,一個雞舍裡面有上百千隻,你慢慢一隻只打吧」「身爲雞農,我感謝這篇文章」「我相信十年後這個誤解還是會存在,因爲七、八年級生就是聽着這些屁話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