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全球連結力
(圖/Shutterstock)
相傳乾隆皇帝遊江南來到鎮江金山寺,看到長江上船隻穿梭不停,他問老和尚:「這來來往往一天要過多少船啊?」老和尚回答:「只有兩條船。」乾隆說:「怎麼會只有兩條船呢?」高僧說:「一條爲名,一條爲利。」老和尚話說得豁達輕巧,但紅塵諸人沒有這個奢侈,小老百姓期待的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
臺灣與世界的連結力是一個關鍵。DHL快遞公司以貿易、資金、資訊、人才四大面向,對於全球各國家的連結程度每年進行量化追蹤。3月DHL最新公佈的連結度指數與排名顯示,2021年在171個受評比的國家與地區中,臺灣排名第17,比2019年進步兩名;韓國第16,進步1名;馬來西亞第14,也進步1名,表現亮眼。這兩國值得我們學習。
DHL公佈的量化趨勢顯示,2020年初開始大流行的新冠疫情使得當年全球連通萎縮,但2021年全球的連結度很快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且2022年將創新高。但該報告預測,今年將趨疲軟,主要由於世界經濟動能衰退,因中美貿易戰已進一步發酵,加上去年開始的俄烏戰爭及美國不斷升息,引發能源與糧食價格飛漲,各國通貨膨脹,地緣政治日趨緊張,「全球化」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已顯現網絡破碎化、區域化、集團化、民族主義化的徵兆,全球網絡將重組與調整。
全球貿易、人才、資金與資訊的流進流出交織成複雜網絡,用地圖呈現就能一目瞭然,新加坡學者科納爲此創造新字「連結地圖」(connectography)。這樣的「連結地圖集」有上千張圖,呈現着不同參數的全球樣態,國家連結的對象與流量一目瞭然,網絡的線條穿透國家邊界,有各自的生機與邏輯。
我們看到,地緣政治有了新定義,從以往的爲領土而戰轉變成爲連結而戰。想增強連結力,要加強的是基礎設施,是與其他地區建立緊密、迅捷、可靠的供應鏈關係。新時代的國力不全靠船堅炮利,而是靠經濟規畫、貿易結盟、研究合作,以主要城市爲節點,打造四通八達的新網絡。
當此西方諸國在美國號召下「降依賴」、「降風險」,企圖與中國大陸脫勾,並另行打造「印太供應鏈」取代「紅色供應鏈」的形勢中,臺灣處於輻輳之位,風口浪尖上是動輒得咎?還是左右逢源?我們應把「增加與世界的連結度」做爲主要的依歸,爭取在世界的「連結地圖」上四通八達,才能自保與繁榮。(作者爲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