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4成失智症患者不自知 醫師建議早期檢測「腦年齡」

國內逾4成失智症患者未被診斷,醫師提醒,早期檢測「腦年齡」有助於及早發現失智症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

人口高齡化之下,失智症是不容小覷的健康議題。根據2021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全球約有5500萬名失智症患者,但高達7成5未被診斷,而國內也有逾4成患者尚未診斷,醫師提醒,早期檢測「腦年齡」有助於及早發現失智症風險,透過改變生活型態,可降低未來步入疾病的機會。

2021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推估,全球約有5500萬名失智症患者,但其中有7成5、相當於4100萬人未被診斷;而國內最新資料顯示,目前失智症診斷率約爲5成4,雖然相較於其他國家步算低,但距離「2025年診斷率達7成」的目標仍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文毅指出,失智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難以自我察覺,患者可能經歷20年以上的退化期,確診已經達到不可逆的程度;且目前尚無藥物能夠治癒失智症,只能延緩退化,因此早期發現更是關鍵。

曾文毅提醒,提早檢測「腦年齡」有助於早期發覺失智症風險,在大腦退化前期及早介入,降低未來失智症造成的損害及負擔。他與科技業者聯手開發失智症早期診斷方案,以腦部擴散式磁振造影影像技術爲基礎,結合機器學習技術,建立一套非侵入式的腦神經纖維示蹤技術,提供客觀評量腦神經健康情形之服務;依據臨牀資料分析,證實可預測失智症及其預後。

在臺灣,失智症早期檢查輔助工具已經在健檢機構中實務應用。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相比十年前,臺灣失智疾病意識已有顯著提升,藉由檢測工具科技的幫助,能夠早期發現失智症前的認知功能退化跡象,在未達疾病診斷階段前,透過調整生活型態來預防,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目標。

鄭乃源分享,一名50歲金融業高階主管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環境,經常作息不正常,生活中突然覺得自己變得健忘、決策效率降低,一年前安排全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腦神經年齡比實際年齡高出7歲;持續改善飲食、作息等生活型態之下,今年再次接受檢測,腦年齡數據已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