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參與大陸鄉村振興 給魚不如教釣魚

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佩珍(右三),帶領檯青在廈門赤土社從事鄉村振興。(陳冠宇攝)

赤土社設有臺灣特色的「歪腰郵筒」。(陳冠宇攝)

於廈門市海滄區洪塘村赤土社,一羣臺灣青年正發揮所長,進駐當地改造農村、參與「鄉村振興」,他們秉持「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理念,培育村民做中學、參與社區治理服務,希望臺青團隊撤離後,村民仍有獨立營運的能力。

實地走進赤土社,面積僅0.55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20人,是閩南傳統農村。經過改造,目前村內有農家餐廳、市民農園、陶瓷館、羊奶小院和公益書院等設施,都是家門前創業、村企(社)協作成果。

以臺青爲主體、參與赤土社改造的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成立於2019年6月,是大陸首家以臺青組成的非公募慈善機構,將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功經驗融入大陸鄉村振興,以「鄉村賦能」爲核心理念、秉持「先造人、再造物」的社區營造機制,希望從「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讓村民經培力後能自立自強。

在農村工作十年的基金會理事長李佩珍表示,對村民來說,於自家庭院前創業並不容易,過程需要人的陪伴,而臺青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從旁協助指導、輔導創業。

李佩珍也說,農村有其生命週期,農村休閒發展也有趨勢,無法數十年不變、一勞永逸,必須緊扣消費者的行爲做出轉變。但村民要掌握當前市場需求的資訊並不容易,因此需要有臺青專業團隊的陪伴。

李佩珍認爲,臺青團隊以第三方角色受邀進駐鄉村參與振興與改造,能起到指導與教導作用,因與村內沒有任何利益糾葛,更容易獲得村民信任與合作意願。

這支由16名臺灣青年和4位大陸社工組成的團隊,目前還在擴大當中,他們希望未來有更多空間營造、社會工作與文史專業等背景的青年加入。

對於臺青持續投入大陸的鄉村振興工作,李佩珍指出,臺灣在社區營造方面具有經驗與優勢,符合村民所需的培力賦能;加上大陸有很大的鄉村市場空間能發揮,包括引入設施農業、新農業型態,以及招商引資、引入新人才、培訓村莊人才等,「方方面面的專業人才都可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