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近日忽晴忽雨 養殖文蛤白蝦病死多

天氣變化劇烈導致臺南白蝦收成減少,有的甚至體色變白、變紅,養殖戶認爲明顯是生病死亡。(張毓翎攝)

近來天氣變化劇烈,臺南文蛤受損嚴重,養殖戶隨意撈起一批,有6成都只剩空殼。(張毓翎攝)

近來白天酷熱,一會兒又突然烏雲密佈,下起滂沱大雨,多變的氣候令文蛤、白蝦「凍未條」,近來臺南沿海魚塭傳出文蛤死亡、白蝦生病的情形,有的文蛤池收成量只剩4成,養殖業者搖頭直嘆,去年面臨乾旱,但天氣大致穩定,反觀今年變化幅度劇烈,對養殖戶來說是個大挑戰。

臺南學甲黃姓養殖業者指出,白蝦每年3月初開始放苗,2個月半至3個月就能捕撈採收,提早放苗的同業近來陸續採收,撈起來卻發現,雖然產量好、維持正常水準,但很多白蝦看起來病懨懨,有些甚至體色變白、變紅,明顯是生病死亡。

黃姓養殖業者提到,遇到這種情形,如果是與其他魚類混養的白蝦池子,可以投益生菌或石灰,以利調整水質;若是專養的白蝦池,就得趕緊把池子內剩餘的白蝦,全部捕撈起來,並重新換水、放苗,否則過幾天,整池的白蝦可能會全部死光光。

天氣影響,養殖文蛤的漁戶也損失慘重。臺南北門李姓養殖業者說,每下一場大雨,文蛤池水鹹度產生落差,前幾周早晚溫度變化極大,水質改變,文蛤無法存活。目前收購價格好,但疫情因素,市場需求降低,盤商不願意來產地收購,文蛤只能一直放在池子裡,纔會不幸遇上這種「歹天」。

爲了解損失程度,李姓養殖業者昨日撈起一批文蛤,他說,裡面64顆文蛤,其中就有42顆只剩空殼,僅22顆倖存,這些文蛤都養殖1年,眼看收成恐泡湯,這下真的無語問蒼天。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漁業科長吳國霖表示,每年季節交替之際,對水質環境敏感的白蝦、文蛤,容易受影響而生病死亡,市府目前未接獲漁民反映因天災引起的災損,若有養殖技術等問題,市府可以媒合農委會水試所、市府動保處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