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國中生走水利古道引發家鄉水資源思考 獨立研究拿第一

臺南市和順國中學生張右勳、葉又瑀走水利古道,引發對家鄉水資源的思考,以直加弄圳的藝術共創與再生研究,拿全市國中小獨立研究競賽第一。圖/和順國中提供

臺南市和順國中學生張右勳、葉又瑀因走嘉南大圳東、西口水利古道,從認識大圳的歷史與水利文化,引發對家鄉水資源的思考,以「『藝』起看看我的『加』鄉—談直加弄圳的藝術共創與再生」的研究,參加全市國中小獨立研究競賽,獲得國中組人文社會科學類第1名。

校長杜俊興表示,透過學生的雙眼重新看見家鄉,並陪伴孩子們努力完成研究,是指導獨立研究過程中最大的收穫。獨立研究的魅力在於「獨立」不孤單,「研究」樂其中,期待更多人加入這項探索。

張右勳、葉又瑀表示,上學期學校的特色課程裡,臺南社大臺將分校執行長吳茂成及學校老師帶我們走烏山嶺東西口越嶺步道,全長4.2公里。曾文溪的引水道進水口稱東口,東山區的出水口則是西口,大家沿路觀察水庫這裡的地貌起伏、植物分佈及水利設施,也實地想像百多年前先民在古道中揮汗斬棘的情況,進而引發對家鄉水資源的思考。由於嘉南大圳支排安順寮排水線(直加弄圳),就經過學校附近,也萌生了探索這個主題的念頭。

研究過程包含參觀水質淨化場,瞭解淨水過程及面臨的污染;採集周邊植物和直加弄圳的水源,製作水和植物的「意象」來設計故事牆,展示水質淨化的過程,希望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透過創作河流故事模型,解釋直加弄圳的水資源變化及人文發展,讓研究內容更具體,未來也能透過故事牆與故事模型的解說讓民衆更加認識直加弄圳。

研究中發現,烏腳病不只在北門地區發生過,連自己住的地區居民也曾經經歷過這些病痛,也從舊報紙中得知安南區的自來水設備也因爲烏腳病事件獲得補助。他們說,這次研究不僅增進了我們對水資源及環境保護的認識,也希望透過此研究成果,促進社區對於水資源的重視與永續發展。

學生從研究中做出結論,建議在直加弄圳兩岸規畫具有淨化效果的樹種當作行道樹,以及人行步道或腳踏車步道,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水資源的維護。 也建議在水線旁處設置故事館或涼亭,結合山海圳步道的路線,介紹牛肉寮的過往、烏腳病的威脅以及排水線的前世今生、水資源保育重要性。因目前的土壤及水的污染復原情況未明,建議政府在未來的排水治理計劃中

加入研究經費或增設污水處理廠,讓更多人一起來做研究、關心環境,保護水資源。

臺南市和順國中學生張右勳、葉又瑀走嘉南大圳東、西口水利古道,引發對家鄉水資源的思考,以直加弄圳的藝術共創與再生研究,拿全市國中小獨立研究競賽第一。圖/和順國中提供

臺南市和順國中學生張右勳、葉又瑀走水利古道,引發對家鄉水資源的思考,以直加弄圳的藝術共創與再生研究,拿全市國中小獨立研究競賽第一。圖/和順國中提供

臺南市和順國中學生張右勳、葉又瑀走水利古道,引發對家鄉水資源的思考,以直加弄圳的藝術共創與再生研究,拿全市國中小獨立研究競賽第一。圖/和順國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