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場進軍對岸 如諾曼第登陸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青春版《暗戀桃花源》徵選演員全國總決賽。(CFP)

臺灣綜藝父王偉忠、大陸聲樂家田浩江共同擔綱的《往事只能回味》。(全民劇團提供)

果陀劇場「登陸口碑劇」《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由卜學亮(左)、金士傑(右)擔綱。(本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腹地市場有限,加上大陸經濟發展日益成長的市場需求,兩岸劇場界由早期的藝術節邀演,進而展開商業考量交流合作;大陸開始購買臺灣節目,面對50、100場次起跳的廣大市場,可想而知對臺灣劇場界形成何等的衝擊吸力

全民大劇團的團長謝念祖以「諾曼第登陸」,來形容臺灣劇作進軍大陸市場,需動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纔有機會成功。他舉例參加「藝術節」邀演猶如空軍「打了就跑」,產生影響力有限;商業場演出則如海軍出動,有助於提升臺灣團隊知名度,但相對風險也高,必須受制於大陸當地的演出商。

「背後傷亡肯定慘重」

「想要真正登陸成功,就要進行死傷慘重的『搶灘作戰』!」謝念祖指出,臺灣團隊除創作方面應加強與大陸風土人情的接觸,組織上更需建立自行銷售人員,乃至合作的售票系統,「背後的一切傷亡肯定慘重」。

謝念祖的這番話,其實也點出歷來臺灣劇場界進軍大陸的3種模式,包括整齣戲原班人馬跨海輸出,或者提供劇本、導演,與大陸製作公司演員陣容合作,再者則是臺灣製作羣、兩岸演員合作。

以最早登陸的表演工作坊來說,1998年聖誕節《紅色天空》在北京演出,爲第一次由臺灣導演(聲川指導,大陸演員演出的舞臺劇,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均演出數十場。

果陀劇場採全劇輸出

表坊的「招牌戲」《暗戀桃花源》,則開啓臺灣劇本授權大陸演出的先河,自1986年首演以來,在兩岸三地已先後上演過9個版本。2006年賴聲川首度編導大陸版,並由大陸演員擔綱,如今演員黃磊已成大陸版「江濱柳」的不二人選

果陀劇場則採「全劇輸出」,率先登陸的音樂劇天使不夜城》2001年巡演北京、杭州、上海3地。號稱「登陸口碑劇」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2011年起至今已巡迴大陸8城,演出場次達47場。今年1月《淡水小鎮》首度登上北京國家大劇院,並巡迴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地。

全民大劇團自2010年創團作《瘋狂電視臺》開始,以及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大陸名聲樂家田浩江共同擔綱的《往事只能回味》,2013、2014年兩度赴大陸巡演等,已多次與大陸演出商合作,目前在對岸巡演場次累積突破7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