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新年度展望 法說重頭戲 能否顛覆外資「零成長」預期?

更多前瞻一週重大新聞,請上《工商財經網》閱讀。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2022年第四季營運線上法人說明會,提前在2023年1月12日召開,法人圈認爲,臺積電可能借此做法,化解因上半年展望不佳,而在臺股封關後才舉辦法說會的疑慮,但近期外資法人仍預期,臺積電2023年營運恐低於預期,預估首季營收季減超過1成,全年表現恐只會與2022年持平,無法持續成長。

臺積電公告,2022年11月合併營收月增5.9%達2,227.06億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50.2%,創下單月營收歷史新高,累計前十一個月合併營收達2兆713.31億元,與2021年同期相較成長44.6%。法人預期,臺積電2022年合併營收可望續締新猷,全年獲利有機會逼近四個股本,但2023年營運仍面臨重大挑戰。

臺積電2022年第四季營收有機會維持高檔,主因領先業界的5奈米制程的需求持續增加,進而平衡了終端市場需求轉弱及客戶持續進行庫存調整所帶來的影響。根據臺積電預期,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收介於199億~207億美元,以新臺幣兌美元匯率31.5元爲前提,約合新臺幣6,268.5億~6,520.5億元,較第三季成長2.2%~6.3%,平均毛利率介於59.5%~61.5%之間,營業利益率介於49%~51%之間。

法人表示,臺積電2022年第四季營運目標可望順利達成,重點在於如何看待2023年營運。近期外資圈普遍認爲,臺積電2023年第一季營收季減幅度恐超過1成,第二季看來仍有持續下修可能,主要是智慧型手機爲大宗的晶片需求低迷,7奈米及6奈米產能利用率上半年無法止跌回穩。

法人圈亦指出,臺積電可望於法說會,再度下修2023年資本支出,其中8成用於3奈米的擴產,5奈米及7奈米、28奈米以上成熟特殊製程等擴產會暫時放緩,等待市場景氣在年中觸底後,纔會再重新調整投資計劃。

臺積電總裁暨執行長魏哲家上次法說會時表示,消費終端需求轉弱,其他終端市場如資料中心、車用電子相關應用等需求目前保持穩定,不過近來注意到未來調整的可能性。儘管持續性庫存調整將對臺積電產生影響,但相比起整個半導體產業,臺積電的業績波動幅度,預計將較爲穩定且更具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