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幕後要角!小部門花8年變隱形冠軍 日韓大廠沒它良率雪崩

長廣精機總經理謝炎汾(右3)、副總經理巖田和敏(左4)。(攝影・楊文財)

在高雄大發工業區,遠遠就能看見一片大王椰子樹,椰林中的房子裡,卻藏着全球先進半導體晶片,都非它不可的ABF載板設備組裝基地。

這是今年滿59歲的長興材料,幹膜光阻事業部的大本營,過去,這是它從傳統化學廠,躋身電子材料供應商的根據地;現在,它又往前跨了一步,搭上最夯的AI成長列車。

長興子公司長廣精機所生產的真空壓膜機,是ABF載板的關鍵製程設備,在全球拿下逾95%壓倒性的市佔率。從國內載板三雄欣興、景碩、南電,甚至到日本載板大廠挹斐電(Ibiden)、韓國三星電機(SEMCO)與護國神山臺積電,要是少了它,產品良率都會大打折扣。

但這顆閃閃發亮的「鑽石」,原本只是長興要買「藍寶石」時,碰巧發現的意外。

2013年,長興爲了鞏固全球電路板上游材料幹膜光阻龍頭的地位,出手買下日本材料同業Nichigo-Morton這顆「藍寶石」,卻誤打誤撞,接收了它旗下的設備部門、這個低調的隱形世界冠軍,再一步步的把這顆原石磨亮。

當年,該部門年營收規模僅約10億日圓;9年後,獨立成爲公司,不光營收翻了10倍,去年更賺進超過1.5個股本,是集團內名副其實的小金雞。

材料大廠跨攻設備

首作只用2.5人卻意外獲賞識

故事得從ABF紀元前2年,1997年說起。當時,主導此技術革新的半導體巨人英特爾,都還在向產業界廣發英雄帖,生態系尚未成形。

某個上班日,日本味之素(Ajinomoto)ABF材料的主要開發者中村茂雄,找上了該設備部門主管、現任長廣副總經理巖田和敏,邀請他一起來做件大事,打造一臺能完美展現此材料特性的設備。

大廠興致勃勃,巖田判定這是「有未來」的生意,決定積極參與。但要在材料公司內研發設備,並不容易,人力、資金成挑戰之外,老闆最怕的是商譽受損,設備做不好,連帶丟了原本材料的老生意,對巖田說,「第1臺答應客戶,就須做好,但別再接第2臺了!」

第一臺設備,甚至只用了2.5個人力,巖田回憶,「一個全職社員、一個外包協力廠工程師,我一半時間做設備,另一半時間在原本材料本業工作。」最終交期是4個半月,比承諾客戶的一季,整整多出一半的時間,設備性能表現也不盡理想,他得和部長一起去向客戶道歉賠罪。

巖田出發前心想,得罪了大客戶,或許不久後就得捲鋪蓋走人,沒想到,客戶非但沒生氣,還高度賞識他堅持不懈的精神,下了第2臺設備訂單,對方的開發部長甚至說,「如果工作丟了,請到我們公司來繼續做。」這個不到3人的團隊,就這樣活了下來。

當時母公司Nichigo-Morton重心仍是材料事業而非設備製造,所以巖田只接指標型客戶的單,且純做設計開發,把製造組裝外包,尋求用最少人數創造最大的利益。在2006年以前,他所帶領的研發團隊不到10人,市佔率也落後老牌日本設備廠MEIKI,卻靠CVP-600這臺設備一機成名, 慢慢先是超車,再一年、一年的長大,直到被併入長興後、現在拿下全球載板用真空壓膜機逾95%的市佔。

「日本血統」加上高良率

打造同業難超越的競爭門檻

「他們(長廣)幾乎壟斷高階載板的生意,」一間本土半導體封裝設備副總經理分析,ABF就是從日本發展起來,加上ABF載板至今良率仍不穩定,對於載板廠來說,要換設備,還得經過英特爾、超微、蘋果等客戶認證,「新的設備供應商想進入的門檻很高。」

此外,全球第3家成功量產ABF材料的晶化科技總經理特助陳熙指出,買不到味之素的材料,是臺、韓設備廠從研發期間就會遇到的另一大障礙,「拿不到材料來壓壓看,怎麼說服客戶設備效果好不好?」

隨着先進晶片生產不斷推進,載板規格每升級一次,長廣的技術護城河就增高好幾尺。

壓膜機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壓膜,有無氣泡與壓模後的平坦性等,直接關係到客戶的良率,以主流的20層載板爲例,就要壓10次膜。

巖田解釋,長廣做的設備良率是98.5%,壓10次後,良率剩下約86%;但若友廠的良率是93%,最終良率會剩不到5成。加上ABF屬於一次性材料,無法重複利用,良率低不僅增加成本,載板廠更怕拿不到原料,出不了貨。

而長廣能抓出細節裡的魔鬼,打造高良率、高精度,靠的是超過20年的經驗,這都源自客戶願意下訂單、給信任。

當年,巖田對上的是有400位社員、近50名人力專注開發真空壓膜機的MEIKI,他也曾好奇的向客戶提問:「爲何改用我們的產品?」對方給的迴應是,「服務熱忱。」

交機後陪伴客戶到產線穩定

還建資料庫幫省試錯成本

這句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商業邏輯,巖田的團隊,在交機後,會一路陪伴客戶,直到產線順了才離開。而同業的企業文化相信的是,設備交機時,已是符合客戶所開規格且最完美狀態,至於如何生產出最佳產品,是客戶的工作範疇。

兩種想法其實沒有高下,但巖田這個習以爲常的小舉動,竟出乎意料的贏得客戶的心。

長廣總經理謝炎汾說明,「做材料生意的人,都是客戶成品出來,纔敢放心,材料人的DNA就是如此。」因爲不同於設備,搭配擴廠或有固定的汰換週期,材料是消耗品,客戶用得好、用得順,材料廠纔有細水長流的生意能做。

而長廣也將其轉化爲核心競爭力之一:設備參數調校。目前,ABF載板製程仍處於戰國時代,每家載板廠的做法、每間品牌廠的需求都不同,因此,更需要設備廠緊密配合。

從第一次替客戶裝機起,它就設置資料庫,要求工程師一離開客戶端,馬上建檔,至今已記錄超過200套製程參數。當客戶生產不順利,長廣就能協助比對、調整,雖然無法百分百命中,卻能替客戶省下試錯成本,讓客人更離不開它。

「材料就像食材,大廚進了廚房,發現廚具(設備)都不合用,也煮不出好菜。」一位屬於蘋果供應鏈的PCB設備廠高階主管點出,當晶片製造難度越來越高,材料與設備廠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是大勢所趨,就像是賣食材、廚具的還要協助大廚把菜煮得好吃。

關鍵就是信任,以長興爲例,難就難在臺日文化的磨合,「臺灣人要去管日本人,是很難的。」2013年完成購併時,長興集團的年營收是該設備部門的百倍以上,但時任長興總經理謝錦坤,卻沒有急着甩開這個乍看下「不同類」的小事業體,反倒是問了巖田:「在這個行業裡,如果想讓此事業體成長的話,該怎麼做?」再一步步的實現共同願景。

信任沒有捷徑,長興足足花了8年整合,才啓動規畫在高雄設立第2高階設備設計與組裝中心;第9年,設備業務從集團內獨立爲長廣,去年年中,巖田開始常駐臺灣。

看起來慢,卻是能攜手前行,到現在快跑挺進的關鍵。

原本被定位成非核心事業、人力不足的小設備部門,在長興接手後,被磨成一顆光彩奪目的鑽石,不僅營運規模成長10倍,甚至也買下原先配合的組裝代工廠,把設計、製造實力完整串聯,讓臺灣除了載板三雄外,又多了一家隱形冠軍。

預期之外的事,不一定會演變成麻煩,經過適當的切割、打磨,它也可能成爲耀眼的鑽石。記得多看看,礦石底下包裹的內容,別把耀眼鑽石當石頭丟了。

商業週刊18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