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赴美設廠 專家:兩因素牽動半導體在地化發展

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舉行首批機臺設備移機典禮,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2024年量產4奈米。這是繼WaferTech之後,臺積電20多年來首度啓動美國投資建廠,將是當地最先進半導體制程技術,對美國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極具戰略意義,美國總統拜登慎重其事,親自出席見證里程碑。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過去十幾年來,全球半導體產能往亞洲移動,在歷經美中貿易戰及疫情後,歐、美國家意識到半導體在地生產比重下滑,危機意識提高,並積極推動產能回移。

劉佩真說,在美國生產成本相對比較高,是「逆全球化」趨勢,跟過去商業及產業運作模式不太一樣,預期短期半導體在地製造是不可逆的態勢,一方面符合客戶對供應鏈要求生產基地分散風險考量,另方面順應美國政府的「美國製造」訴求。

至於中長期發展能否成功,劉佩真認爲具有變數。她指出,未來終端產品是否因成本提高而漲價,能否爲消費大衆所接受,都有待考驗。

此外,當前各國多以政策補助推動半導體在地製造,劉佩真表示,未來當補助到一定程度後,可能面臨產業間不平衡的狀況,以及產業內大、中、小型業者資源分配問題。

劉佩真指出,臺廠到海外生產會分散掉一些資源,不管是人,或是要多花心力管理海外廠;不過在臺灣的根基沒有被連根拔起、往外出走,預期未來臺灣半導體產業仍將相對擁有優勢。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分析師喬安說,晶圓廠的運作仰賴大量人才、環境及上、中、下游廠商的協力;臺積電在各地政府邀請下,已展開全球佈局,其中的美國廠以先進製程爲主軸,但臺積電仍維持海外擴產的製程至少落後臺灣一個世代的原則,且臺灣在人才、環境、產業聚落等條件依然具有優勢,發展主軸還是以臺灣爲重心。

喬安表示,從目前規劃來看,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初步產能規模有限,將以當地國防等特定需求爲主,短期對全球供需影響有限;長期若擴產規模逐步擴大,加上其他晶圓代工廠於全球各地積極擴產,半導體供需傾向「逆全球化」的趨勢將逐漸萌芽。

美國新廠營運成本較高,喬安認爲,美國政府補助政策將有助緩解毛利的壓力。長期發展下,「逆全球化」的趨勢將使得各地營運成本升高,恐爲各晶圓廠帶來龐大的定價壓力。

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表示,當地需求是半導體在地製造發展的關鍵要素,擔心斷鏈是重要考量之一;但要產能大量轉移的難度高,預期可能的發展是小規模的產能,服務當地對於成本容忍度比較高的特殊需求。

分析師指出,由於臺廠仍以臺灣爲生產和先進研發的重鎮,且臺灣生產效率及成本仍具優勢;此外,臺廠還可藉由全球佈局吸收國際人才,對於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應是利多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