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爆發戰爭時 美國敢出兵協防?

(圖/達志影像)

1971年美國國務卿季辛吉秘密訪問中國,與周恩來會談促成新的戰略性反蘇中美聯盟,中美關係的歷史因而被改寫。

美國當初選擇接觸中國,主要是基於「聯中抗蘇」的地緣政治考慮;而鼓勵中國走向開放和現代化,則是預期中國在經濟自由化之後會出現政治自由化,最終走上美國期盼的自由民主之路。但中國的發展並未如美國所料,經濟騰飛也沒有帶來美國式的政治民主。如今,中美關係的本質已經發生變化,兩國從前相對和緩的關係已經一去不復返。

美國政界和學界,原本希望通過接觸而改變中國政治制度的想法已經勢不可爲,取而代之的是對中國的遏制與競爭,幾乎所有中國議題都集中在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當下的中美兩國,在世界上代表着兩種不同的價值理念、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甚至是兩條不同道路的選擇和競爭。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022年12月初指出,中國是唯一有意願,且越來越有能力重塑這個地區和國際秩序,以迎合其專制喜好的國家。奧斯汀也警告稱,美國正處於抗衡中國的關鍵時刻,但美國不會准許中國企圖重塑印太地區。

美國世界強權心態想要強銷美國式的民主到中國,但中國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豪,展現中共的領導與治理能力,對美式民主嗤之以鼻。因而美國視中國爲「膽大妄爲的獨裁者」,更因爲烏俄戰爭,大幅修改國安戰略,拜登政府的國安策略報告,點名中國就是美國最主要的地緣政治挑戰,而北京是唯一,有意圖,也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者。

在美中對抗的全球趨勢中,臺灣問題是美國最佳操作的議題,因爲兩岸分治多年,臺灣當前也沒有統一的意願,這給了美國一個空前絕佳的機會,可以利用臺灣來打一場代理人戰爭,美國不願意看到臺灣遭到中國併吞,這將不只是西太平洋一座島嶼的歸屬問題,更意味着美國失去整個印太區域的優勢地位。所以要將臺灣武裝成一隻堅強頑固的「豪豬」,讓中國不敢靠近輕啓戰端。2022年1月,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接連提出「武裝臺灣法案」,要藉「臺灣安全援助倡議」,自2023年至2027年每年度提撥100億美元預算,加速臺灣部署不對稱戰力,強化臺灣抵禦中國入侵之能力。

民進黨政府一再宣稱臺美關係史上最好,但實則是因爲中美關係走到新低點,美國藉着對臺噓寒問暖來挑釁測試中國的底線,但是美國這種作法是毫無道德與外交道義的,以臺灣的安全做爲與中國博弈折衝談判的籌碼,會導致如烏克蘭飽受戰火摧殘的下場。拜登多次聲明會保護臺灣,但是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美國不會爲了擊退中國大陸的武力犯臺而在初期出兵干預,較有可能是在中國大陸主動攻擊美軍部隊和基地,美國纔可能強硬還擊,且美國對於應該提供臺灣多大程度的軍事支持,並沒有共識。

美國不會爲一個「不爲自己而戰的國家」而戰,但大陸居於民族宿命,定會實施統一臺灣的作爲,此時美國肯定不會出兵協助臺灣,其武裝臺灣成爲豪豬,絕非真正協助臺灣,而是欲造成大陸重大的損害,削弱大陸的國力,以延緩大陸的崛起,有如蘇俄烏戰爭弱化蘇俄的翻版,又鼓勵臺灣打巷戰,更會讓臺灣血流成河,造成臺灣人更多傷亡。

話說回頭,臺灣人民爲何會有想與大陸切割的分離意識,這必須加以分析探討,如果不希望兩岸開戰,就必須在這些原因中找出解決方案,以免臺灣步上烏克蘭家破人亡的悲慘後塵。(作者爲前立法委員、「兩岸和平公投」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