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研究生投稿「巴拉刈可防登革熱」遭罰抗告 法官拿《好色客》案例駁回

周男投書「巴拉刈可防登革熱」遭罰4000元,他辯稱是諷刺韓國政策,爲「捍衛言論自由」抗告北院28日打臉周男判敗訴。(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記者羅志華臺北報導

周姓男子於2019年6月間,以臺大生物科技研究生身分化名陳鼎投稿《自由時報》,內文提及「口服3c.c巴拉刈,可將病媒蚊叮要機率趨近爲零」等語,讓疾管局緊急澄清農藥「巴拉刈」爲劇毒,切勿食用;周男經新店簡易庭判罰4000元不服抗告,於10月21日在北院大聲表示,「自己只是諷刺,若遭罰,形同限制言論自由」。北院認爲,周男以臺大生科研究生身分投稿,可能使讀者誤以爲「巴拉刈可防登革熱」,是科學上的新發現,且周男供稱「諷刺」,卻沒在文章下注明警語,28日判他敗訴。

周男21日在父親陪同下,於北院出庭時,得知臺大向法院回函「沒有周男這名學生」時,不禁在庭上大笑,在法官嚴肅地請他尊重法庭後,周男才趕緊收起笑容,表示有家中學生證畢業證書證明

之後周男父子倆便開始一搭一唱地表示,「大衆可輕易知道巴拉刈是劇毒」、「投書在政治欄位不會讓人誤會」,並自認是因諷刺韓國瑜「反對禁用巴拉刈的政策」,才慘遭「國家機器」追殺,周男更大聲主張,若他因這篇文章遭罰,恐會造成寒蟬效應,未來創作人寫作時都會自我審查,形同箝制言論自由。

但法官認爲,周男在正值6月登革熱傳染旺季時,以臺大生科研究生身分投稿《自由時報》,稱「登革熱患者只要口服3c.c巴拉刈,數小時內便可將病媒蚊叮咬的機率下降至趨近於零,且患者因登革熱死亡之機率也會大幅下降」等語,已足以使他人誤解並造成恐慌。

針對「諷刺」部分,法官列舉美國情色雜誌好色客》,嘲諷傑瑞‧法威爾牧師在酒後與母親「發生第一次」,經訴訟後推翻判罰的經典案例表示,該判決中認爲公衆人物應有接受刻薄、激烈言論的雅量,且《好色客》刊登這則廣告時,也在下面註明「諧仿廣告—別當真」的免責聲明,當時法院認定任何理性的人,都不會將該廣告當真;但周男「巴拉刈」的投稿中,並沒有註明是在「諷刺」,北院認周男判罰合理,於28日駁回抗告。

腦公!你不可以賴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