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船首艘飛彈巡防艦 預算245億元

臺船公司透露首艘原型飛彈巡防艦預算約245億元,未來建造19艘,不過,有軍方官員認爲,臺船推估的進度過於樂觀。圖爲上月蔡英文總統(中)主持潛艦國造開工典禮。(總統府提供)

海軍建造新一代4500噸級飛彈巡防艦原型艦1艘,代號「震海計劃」,因中科院達不到海軍需求標準,致進度一再落後。負責建造艦體的臺船公司在上週舉行法說會中,透露首艘原型艦預算約245億元,預計民國110年底啓動,未來建造19艘。不過,有軍方官員認爲,臺船推估的進度,過於樂觀。

臺船在上週法說會透露,明年底啓動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原型艦計劃,臺船並披露,艦艏將配置3組飛彈垂直髮射系統,另配置4套斜式發射箱,部署雄二與雄三反艦飛彈。

但據瞭解,由於海軍已決定不要中科院研發的相列雷達戰系,改爲向美方購買,因爲中科院研發的雷達太重,放不上新造軍艦;中科院研製的戰系,也有軍方官員認爲,「連先進國家車尾燈都追不上」,因此海軍決定對外採購雷達與戰系,臺船能否於明年底啓動,變數太多,臺船說法太樂觀。

至於臺船說要建造19艘,加上原型艦是20艘,軍方官員認爲,沒有那麼多,應在14至19艘之間;有退役將領認爲,依當前中共海軍軍力快速增長,及我防衛任務需求,大型軍艦主要是擔任巡弋等任務,不必建太多艘。

有關海軍兩艘劍龍級潛艦性能提升案進度落後,至今年尚未開工。國防部在送達立院書面報告中指出,海軍「劍揚計劃」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已於109年8月4日獲得美國國會覈准取得裝備輸出許可(TAA),並於11月26日完成技術文件驗收,全案原預定在110至111年執行人員國外教育訓練、裝備產製交運,並配合劍龍級潛艦修期執行加改裝工程及系統測試驗證。

國防部說,因應中科院與外商戰鬥系統合約生效後,依各項裝備獲得期程,海軍將再與中科院研討「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妥適的專案工期

海軍於民國107至113年度編列74億1254萬餘元,透過中科院與美商洛克希德馬丁簽約執行「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但此案紛擾不斷,至今尚未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