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漢字節 烘托兩岸文化熱

▲第7屆漢字文化節系列活動即日起在臺北中正紀念堂等地登場,圖爲曾偉豪創作的漢字裝置藝術展《覓風音》,利用導電油墨擴大機喇叭塑膠片材料創作出聲音,當觀賞者雙手各握住塑膠片或觸摸字體便可發出聲音。(王錦河攝)

第七屆臺北漢字文化節」系列活動開跑!在昨日啓動記者會上,臺北曲藝團以詼諧相聲開場,書法名家蔡明贊現場揮毫「兔年」二字,還有魔術獎得主李佳峰表演漢字魔術秀。今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共推出27項活動,要讓民衆五感體驗」漢字多元魅力。

近年來東亞各地掀起漢字熱潮,臺灣、大陸、日本都有票選年度漢字之舉,相關衍生活動不勝枚舉。臺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表示,漢字文化節7年前推出伊始目的即是推廣繁體字使用。今年9月時北京舉辦首屆「兩岸漢字藝術節」,便是參考「臺北漢字文化節」內容規畫而成,臺灣不僅提供經驗,更有不少臺灣當代藝術家相關作品對岸展出。雖然世界上簡體字和繁體字的使用人口比例是20億:4000萬,但是中華文化傳承還是要靠繁體字,簡字容易造成意義流失。

呼應當代藝術精神

擔任「漢字裝置藝術展」的策展人胡朝聖指出,漢字趣味點在於線條的自由度,與當代藝術天馬行空、顛覆創新的精神相合,且看這些年輕藝術家如何把老祖宗的美學融入當代藝術延續傳承,以各種想像方式讓漢字重生。他強調今年展覽特色在於把漢字立體化、聲音化,這些座落在城市各處的藝術作品結合生活場域,打破大衆對漢字的平面傳統思維,讓文字不只停留在功能層次,還能展現出形音義新風貌

多樣創新節目

中正紀念堂展場最吸睛的裝置藝術作品,除了有從天花板垂落下來的黑色布條裁切成國字、部首,牆上還有許多大字看板,當民衆同時拉着兩塊布條或是觸摸筆畫上任何一點時,便會產生電子訊號般的聲音,這是因爲藝術家以導電油墨爲材料,利用人體導電體原理,配合油墨就能導電的互動式聲音裝置作品。另一件六連畫作,由2000個「文字獸」組成,遠看似排列整齊的方塊字,近觀卻是一個個把漢字拆解重組演化成機械零件的「迷你變形金剛」,當古人造字從動物型態衍生變化而來時,藝術家卻反其道而行,透過想像把象形字還原成各種外星生物。

這次漢字文化節少不了在元旦登場的萬人揮毫、文創市集、時尚服裝展演等活動,但也推出了幾項創新特色節目:「漢字魔術秀」以漢字爲元素,讓平面文字躍然紙上,例如把寫在紙上的「兔」字變成活兔、繪製的傳真機可以緩緩露出寫着字的紙條;「漢字與我攝影、短片創意PK賽」,邀請網友以最具創意的方式拍下與漢字之間最有趣的姿勢,把照片或影片上傳到網站,由觀衆票選人氣獎。「小神通網路學堂」從歷屆題庫中選出千道題目,包含六書、猜字謎、標點符號、形音義等內容,歡迎民衆挑戰、增進國學常識。多場免費的「百年漢字系列講座」從不同面向回顧漢字在百年間的歷史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