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科學日10週年 磁力懸浮裝置提升民眾科普素養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參觀臺師大物理系懸浮磁鐵攤位。圖/臺師大提供

2024年「臺北科學日」今年邁入10週年活動,上午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登場。今年主題聚焦「未來臺北.玩轉科學」,共設計58個闖關攤位以及大師科學秀,今年開幕科學秀則展示「磁來運轉」磁懸浮旋轉裝置,讓民衆體驗磁力效應。

臺北市副市長林奕華致詞時表示,10年前擔任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時,在兒童月及各項活動中開始帶入科普教育,從做中學和科普閱讀,希望學生們不要害怕科學,更能發現生活中充滿科學原理,進而喜歡科學。

林奕華表示,今年活動正式邁入第10屆,除了養成學生的科普知識、爲國家培養優秀頂尖科學人才,更是臺灣立足國際的重要軟實力。

臺師大理學院院長陳界山則表示,臺北科學日藉由動手實作的科學博覽會,將自然科學、數學、資訊與科技活動融入社區生活,每年都是親子同樂、體驗科學趣味活動的場合,以提升民衆的科普教育素養。

另外,今年開幕科學秀展示一「磁來運轉」裝置,透過高速旋轉磁浮裝置,讓大球彷彿浮在半空中。其原理爲浮子結合大球,當浮子旋轉時一同帶動大球旋轉,儘管排除浮子的垂直運動,但轉子在高速運轉下產生磁場與浮子間的力矩,仍使浮子隨着轉子一起旋轉。

臺北科學日計劃主持人、臺師大物理系教授蔡志申說,裝置由「轉子」和「浮子」組成,轉子是裝在馬達上的磁鐵,極軸與轉軸互相垂直,透過轉子的高速旋轉創強大磁場;浮子是另一個磁鐵,其極軸平行於旋轉軸,浮子被放置在轉子的磁場中,就能夠懸浮和旋轉。

今年臺北科學日共58個攤位,由北市各學層及臺師大師生籌備,帶來多種科學體驗和應用實例。蔡志申也說,10年前兒子第一次參加臺北科學日,從頭玩到尾,去年兒子剛上大學,和同學一起開發「空氣壓縮砲」,飛得比理學院大樓還高,昨天兒子也來志工,歡慶20歲生日。身爲科學教育工作者,希望大衆都能歡樂學習、玩轉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