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當代迴歸南港展覽館 國際藏家感受臺北多元生態

第四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迴歸南港展覽館,預期能恢復疫前人流量。(臺北當代提供)

第四屆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11日開幕,是疫情後首度恢復完整規模,回到南港展覽館舉辦,共有90間畫廊參展,其中30間更是首度參展,文化部長史哲、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等均到場支持,臺北當代共同創辦人暨聯合總監任天晉表示,藉此展希望邀請到更多國際藝術愛好者來臺,感受臺北的文化與多元生態。

文化部長史哲表示,臺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一直是藝術愛好者年度必訪的博覽會,今年在疫後再次登場的第四屆展會,國際藝廊參與踊躍,可見臺灣在不斷增長的亞洲藝術市場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文化部也期許與展會攜手推廣臺灣的藝術家,讓更多臺灣原創登上世界舞臺。

臺北當代聯合總監嶽鴻飛表示,上一次在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展會吸引約4萬人次,相信今年在疫後也會有類似的表現。今年展會也特別規畫了呈現臺灣在地文化與藝術家的區塊,尤其推薦由鳳嬌催化室場域特定製作的裝置《瑕》,引導觀者反思臺灣紙文化,並於開幕夜由驫舞劇場現場演出作爲啓動此裝置藝術的揭幕儀式。

作爲臺北當代一直以來的首席合作伙伴,瑞銀集團於本屆展會呈現丹麥藝術家雅克布・庫德斯克・斯廷森的沉浸 式錄像作品《滌盪》,藝術家重新想像並運用數位技術建立一個原始的森林,爲觀衆帶來沉浸式體驗的同時,突顯自然環境的脆弱,鼓勵大家關注常被忽略的大自然,開拓生態未來敘事的新視角。

瑞銀集團臺灣區總經理陳允懋表示:「當代藝術家可謂時事的發言人」因此也持續致力於對臺灣當代藝術市場的支持。此外,根據 Art Economics 與瑞銀集團在 2022 年進行的調查,高淨值收藏家認同支持環保的理念,在購買作品和管理藏品時,高達98%的藏家願意多付 5%的溢價以支持可持續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