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一要被送入啓智班、她從921倒塌大樓求生 他們均獲師鐸獎

臺北市立石牌國中老師林連鍠獲今年師鐸獎。(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桃園市蘆竹區海湖國小教師張哲溢獲得今年師鐸獎。(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臺中市豐原區富春國小校長李秀櫻獲得今年師鐸獎。(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臺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副主任王麗斐獲獲得今年師鐸獎。(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臺北市立石牌國中老師林連鍠,小一時因爲不會寫字也不會計算,老師要把他送到啓智班,他回家後告訴正在牛廄的爸爸說,「全班只有我一個人有資格讀啓智班」,爸爸一巴掌打過來,將他打倒在牛糞旁,那個臭味加上爸爸的怒氣,至今仍記憶猶新。

那時,父親說會把牛車與牛留給林連鍠,怕不會念書的他以後沒工作可養活自己。國中時父親就過世,不過林連鍠那時仍相當匪類,他養鴿子參加競賽,希望贏錢改善家裡的經濟,也因此蹉跎學習時光。不過後來一位沈老師沒放棄他,他才產生自信努力走下去。

林連鍠2006年以自己的人生故事爲腳本,拍了一部紀錄片《250公里》,描述自己從小一度要被放進啓智班到後來成爲人師的過程,在公視播出,帶來了許多正向迴響。250公里是他的家鄉嘉義大林到臺北的距離。

今年師鐸獎、教育奉獻獎及資深優良教師表揚大會今天在陽明山中山樓隆重舉行,共有72位教師榮獲師鐸獎,林連鍠、臺中市豐原區富春國小校長李秀櫻、桃園市蘆竹區海湖國小教師張哲溢及臺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副主任王麗斐等人名列其中。

李秀櫻早年住在臺中大里王朝大樓,1999年921大地震時這棟大樓倒塌,他們一家就靠着童軍的稱人結從5樓垂降下來逃生。從此,她在學校大力推動童軍教育,以備不時之需。

富春國小位於豐原區是一所76年悠久歷史的學校,學區屬老舊社區,人口老化,學生數不斷減少。李秀櫻在2015年接任校長時,全校僅有12班200多位學生,是豐原區最小的學校,她認爲一定要有創新作法才能吸引學生前來就學。

李秀櫻上任後,積極推動童軍教育及設立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這是翻轉教育的開始,科技教育融入教學吸引家長的目光,不惜跨區來就讀。富春國小從2018年開始增班,這是富春團隊期盼了15年才達成,令全校親師生興奮不已,現在全校有17班400多個學生。

張哲溢任教的海湖國小是桃園市最北邊的學校,也是弱勢生達50%以上的農工型學校,不過他卻在這所學校任教23年,他一切的想法、一切的源頭,都以學生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爲出發點。

10幾年前,有體育協會送海湖國小10多臺獨輪車,但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不會騎,張哲溢等幾位老師就成立社團和學生一起學,2年後展現出一些成績。張哲溢說,在獨輪車這件事情,學生學得比老師要快很多。

「獨輪車改變了一些孩子的命運」,張哲溢說,有一個學生叫阿福,平常愛惹事,後來他就叫這個孩子加入獨輪車隊,由於不認輸的個性,在各項獨輪車競賽中得到好成績,人生從此不一樣。

王麗斐35年的教師生涯,輔導過不少學生及老師,幫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他認爲,很多學生的問題其實是一種求助訊號,他們沒辦法精準表達,因此透過違規行爲來呈現。

王麗斐也輔導過非常多的老師,有老師因爲在上課時禁止學生用手機,結果被學生告,因此相當沮喪,陷入要不要繼續教師工作的困境裡,認爲「自己就像一位愛做料理的廚師,但廚房卻把學生燒掉」。王麗斐引導此老師回到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善意初衷,讓他體會到如果快鍋做不出好料理,那就改用悶燒鍋,同樣可以繼續當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