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何從「一個5G客戶都沒有」 3年後獲電子大廠訂單?

他如何從「一個5G客戶都沒有」 3年後獲電子大廠訂單?(攝影 蕭芃凱)

通訊基地臺晶片市場過去由電信設備大廠掌握,隨着ORAN架構出現、帶來新商機,由網通老將領軍的IC設計公司義傳,能不能因此從不起眼的石頭,變身爲閃閃發亮的鑽石?

隨着5G商用已經進入第五年,能夠減少通訊死角的Small Cell(小基站),不僅是5G公網基礎建設的一環,也成爲5G專網必備設備。以往不論是基地臺,還是小基站所用的晶片,多由電信設備商開發,但是,隨着ORAN(Open RAN)架構的出現,國際IC大廠如高通、英特爾、恩智浦(NXP),紛紛宣佈投入小基站晶片市場。

現在,臺灣也有一家網通IC設計公司投入基地臺晶片開發,目標是讓臺灣擁有自己的5G基地臺晶片。這家勇於挑戰國際大廠的公司,就是義傳科技,而該公司董事長吳文燦,是帶領義傳與國際IC大廠直球對決的核心人物。

矽谷成功經驗 回饋臺灣產業

吳文燦是何許人也?爲什麼有這樣的自信與能耐?

出身臺灣的吳文燦,早年在美國矽谷創辦專攻交換機晶片的優碼通訊,被美國網通晶片龍頭博通以5.3億美元收購,後來他看好有線固網市場,創辦集通科技,又被美商科締納併購。

矽谷新創公司每一百家,最多隻有一家能存活,但吳文燦兩次在矽谷創業,兩次都順利茁壯,從全被國際大廠收購的經驗來說,絕對是成功的網通晶片連續創業家。

然而,早已財務自由、在美國過着舒適生活的吳文燦,爲何願意在耳順之年特地返臺加入義傳呢?

「可以說是落葉歸根吧!我想做點貢獻。」吳文燦說,在美國工作多年的他,希望將過去的經驗帶回臺灣,而且自己對網通產業也有熱忱,加上2021年臺杉科技基金合夥人吳錦城、臺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請他「帶領義傳打國家隊」,有了這句關鍵請託,讓他決定返臺,並接任義傳董事長。

其實,義傳不是新創企業,而是一家擁有20年曆史的網通IC公司,創始成員來自美國老牌網通廠USRobotics、3Com。○七年時,義傳被臺灣觸控IC設計公司義隆投資,總部因此搬來臺灣,不過義傳卻長期處於虧損,發展遠不如其他同業。

身爲網通老將的吳文燦分析,過去義傳切入固網新技術時,總是比別人「慢一點點」,是義傳不曾有好成績的主要原因。不過在5G小基站晶片這個新商機,義傳終於有機會比別人快一點點。

時間回到2017年。義傳與歐洲半導體大廠恩智浦合作,以義傳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技術,結合恩智浦處理器、基頻晶片,切入軟體定義無線電(SDR)數據機市場,技術固然先進,但當時受限於寬頻市場飽和、客戶不願意花更多錢升級,這個嘗試不算成功。

經過幾年沉潛,義傳看到SDR的另一個商機興起,也就是5G基地臺。因此,雙方在一九年攜手轉進開發小基站用晶片,主打透過遠端進行軟體更新,不需要額外升級硬體,有效降低建置成本。

雖然義傳5G小基站晶片的市場前景,看似光明燦爛,但吳文燦坦言,剛接手義傳時,「一個5G客戶都沒有」,深究原因,他指出,主要是產品都「做一半」,「晶片的硬體做完,但軟體、系統沒做好,測試也有問題。」所以始終找不到客戶。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