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被羞辱,是全體中國人的悲哀

1

我是脆皮。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

一是太陽,一是人心。

見多了魑魅魍魎的寡情少義。

看慣了蠅營狗苟的暗室欺心。

我深知,人性這東西,放大了沒法看。

然而,我還是從未想過,一個人能夠無良到如此程度。

事情的起因,始於一位女網友的帖子。

一次打遊戲,她因爲操作不好,被匹配的隊友辱罵。

一開始,女孩忍了。

不曾想對方變本加厲。

用了一個讓人憤怒到極點的詞彙羞辱她:

慰安婦。

慰安婦是什麼意思,我想沒有一箇中國人會不知道。

那是刻在中華民族骨血裡的慘痛記憶。

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不能忘懷,無法釋懷的殘酷歷史。

然而,在今天,它變成了一個羞辱性的詞彙。

變成了一個骯髒的標籤。

我簡直不敢置信,有人會揭開自己人的傷疤,去傷害自己人。

本以爲這只是,這樣素質低下的人,只是極個別的例子。

但當帖子在網上引起討論。

評論區讓我完全傻了眼。

有人說,用慰安婦罵人怎麼了,本來就是髒啊。

有人覺得,雖然這麼罵不對,但網友也不必上綱上線。

它和一句普通的髒話,有什麼區別?

有人則是看似中立的拉架:

“你們別太玻璃心了,遊戲世界罵罵人是常事,習慣就好了。”

“過去的事情,再提還有什麼意義”

還有什麼意義?

這6個字,深深刺痛了我。

原來,真的有人,已經代表慰安婦們,將那段歷史翻篇了。

在歲月將她們拋棄之前,後代先拋棄了她們。

在歷史將她們遺忘之前,我們先將她們從歷史中抹去。

曾經的血與淚,怎麼能被如此輕飄飄地帶過?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她們被羞辱,是全體中國人的悲哀。

2

慰安婦的歷史,每看一次,心裡都要顫抖一次。

如果你只是聽說,卻不曾真正瞭解過這段歷史。

希望你能夠看完她們的故事。

湖南的沈奶奶,被日軍擄走時,只有13歲。

當年,日軍侵佔了村莊。

她牽着家裡最值錢的牛,一起逃命。

不幸的是,在路上遭遇了日本兵。

連人帶牛,都被日軍搶了去。

就這樣,還是個孩子的她,淪爲了“慰安婦”。

經歷了十幾天慘無人道的折磨,奄奄一息的她纔在野外被家人找到。

命是保住了。

她卻因爲這段經歷,背了一輩子“慰安婦”的污名,終身未婚。

期間也有人給她介紹過對象,但大多以“名聲不好”而作罷。

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清白比生命更重。

有太多像沈奶奶這樣的人。

或許她們僥倖逃生。

日軍的暴行停止了,但它帶來的羞辱,卻跟了她們一輩子。

家人覺得丟人。

村民當作恥辱。

明明是受害者,卻受盡了所有的詆譭和罵名,只能苟活。

有人稱其爲倖存者。

或許比起那些喪命的女孩,她們至少留下了一條命。

可這又怎麼能稱得上幸運?

活着的苦,竟是不比死去少半分的。

3

她叫韋紹蘭。

曾被日軍帶走折磨了近一百天。

慰安所裡的日子暗無天日。

最多時候,一個人一天要接待幾十個日本兵。

生理期也是照舊。

沒有人在乎你是不是在流血,沒有人關心你還剩幾口氣。

一個人走了,一羣人進來。

流淚、哭喊,只會招致更多的打罵和酷刑。

也許是憑着心裡那份對女兒強烈的掛念。

韋紹蘭咬牙生存了下來。

然而,回家等待着她的不是團圓,而是親人的冷眼。

丈夫總是罵她,“出去學壞了,還知道回來。”

他如何不知道她是被逼迫的呢?

但韋紹蘭也知道,他覺得她髒。

她選擇了尋死。

可沒死成,因爲一個晴天霹靂,她懷孕了。

日本人的孩子。

她終究還是沒忍心打掉他。

生活的困苦還尚能堅持,但旁人的冷眼卻更爲鋒利。

她的孩子,生在中國,長在中國。

但沒有人覺得他是中國人,叫他“小日本”。

同母異父的弟弟,更是恨他入骨。

和旁人談起他時,動不動就說要殺了他。

上一代的悲劇,在下一代身上延續。

一個人受害,卻有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命運被痛苦寫滿。

有數據統計,二戰期間,全亞洲受到慰安婦制度迫害的女性,一共有40萬。

而中國的人數是最多的,超過20萬人。

幾乎佔了一半以上。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的韋紹蘭?

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多少歷史的悲歌?

怎能用一句“過去的事情”,輕易帶過?

幾十年的光陰流轉,不該隱去那些女性哀鴻遍野的慘痛。

更不該洗去她們身上那鮮紅的血痕。

4

比起慰安婦這三個字。

我始終覺得,稱她們是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受害者更加妥當。

歷史的傷疤不會癒合。

沒有人能夠將它抹去,加害者必須站出來贖罪。

然而,信奉天皇制的日本人至今還在狡辯。

他們從不覺得,搶掠婦女,強姦虐待,是突破人倫底線的行徑。

畜生

他們甚至堅稱,這些女性都是自願的。

並且這一舉措,還有效地防止了軍隊內部的性犯罪。

爲什麼要覺得可恥?

這一制度的創始者岡村寧次,甚至覺得自豪。

歷史的真相,最怕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模糊不清,顛倒黑白。

僅僅才經歷了兩代人的交替,有人就忘記了傷痛。

而截至今年1月,中國大陸登記在冊的受害者,已不足20人。

我不敢想,等到時間逐漸掩埋了歷史的傷口。

等到那些活着的證據,慢慢化作塵煙。

有誰還能記得曾經的屈辱?

有誰還能堅持正義的呼聲?

這些年,爲了讓世界看到當年的真相。

很多受害的老人,頂着被人鄙視的壓力,冒着生命被威脅的風險,奔走呼號。

她們一次次在鏡頭前自揭傷疤。

一遍遍回憶起那生不如死的日子。

她們見過地獄,熬過生死,最怕的卻是被世人遺忘。

爲一句道歉,拼上一條命。

一位受害老人說:我死了,我的孩子也要去抗爭。

真會這樣嗎?

我們真的沒有辜負她們的期待,接過這份沉甸甸的責任了嗎?

沒有答案。

上海慰安所“海乃家”拆除的時候,周邊的居民很是歡喜。

有人說,慰安婦就是妓女啊,這麼不正能量,早該拆了。

知名漫畫作者,在漫畫裡公然宣傳軍國主義,爲慰安婦制度洗白。

現在又出現了用慰安婦罵人。

在加害者的道歉到來之前,她們卻先被自己的後代羞辱了。

對我們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歷史事件。

但對她們來說,卻是一整個人生。

如果連我們都不記得。

如果連我們都可以隨隨便便把它當作一個辱罵的詞彙。

如果連我們都覺得她們是羞恥,是一個污名。

那誰還能記得這個民族曾用血走過的路?

誰還能讓這段慘痛的前事,不至於走向沉默?

5

歷史不堪回首。

但那些無辜逝去的生命。

那不畏生死的犧牲。

那上百萬、千千萬被屠戮,被迫害,被摧毀的人生。

需要我們銘記,需要一句道歉、一聲正義的吶喊。

一個民族,如果連自己的歷史都能忘記。

就不可能深刻地瞭解現在和正確地走向未來。

子孫後代,若是連前人的苦難都敢忘記。

那麼一定培養不出這個國家的靈魂與骨氣。

歷史之痛,不能因爲時光的流逝而從記憶中消逝。

時代之殤,不能因爲一代代的交替而被我們遺忘。

不要忘記。

不能忘記。

哪怕我們無法爲其吶喊。

也不要甘願做卑微冷漠的蛆蟲。

銘記她們的傷痛。

不要讓這段歷史,被加害者的巧言令色扭曲。

我相信正義與真相,總有一天會昭之於衆。

前提是,我們還沒有淡忘。

別讓過去就這麼過去,別讓未來就這樣失聲。

時間可以帶走證人。

但時間本身,就是永恆的證人。

而你和我,會成爲那句永不湮滅的證言。

大家好,我是脆皮, 一枚新晉奶爸,創業公司高管。去過很多城市,也曾在路邊練攤。現在只想和你說最真的話,持續成長,不斷精進。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新確認3位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最大101歲,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