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歲因太美印在人民幣上,曾靠低保度日16年,如今過得怎麼樣?

16歲時,女孩因長相甜美,被印在了人民幣上,基於她的穿着打扮,人們幾乎認定她出生於富貴人家。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女孩不僅需要靠着低保度日,甚至是一直到49歲時,才知道自己成爲了人民幣的主人公之一。

如今距離畫像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曾經青春貌美的小女孩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飽受滄桑的老婦人。

那她這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如今怎樣了?

美麗的侗族少女

第四套人民幣發行之後,新紙幣的設計便成爲了人們爭相討論的事情,其中,新一元紙幣上畫着的侗族女孩,就成功的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原因無他,只是因爲這個畫面上的女孩生的實在是太漂亮了,她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正整齊的盤在後腦勺上,把深邃的五官襯得更加精緻小巧。

濃密的睫毛下面是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此時正凝望着遠方,透露出一種寧靜與祥和的美好,挺翹的鼻頭,小巧的嘴巴,又使得女孩的整體形象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因爲女孩身着一套繁重的民族服飾,人們便開始瘋狂的猜測這個女子的來歷,不少人都認爲,這個女孩應是少數民族中的一戶富貴人家。

當然也有人認爲,這幅人物畫像是杜撰的,其實現實生活中根本就沒有這個人。

其實他們說的都不太準確,這個畫像確有其人,不過並非是他們口中的富貴人家。

趕集路上的機緣巧合

畫像的主人公,名叫石奶引,侗族人,1961年出生在貴州的一個偏遠的村落裡。

因爲貧窮加上人口衆多,石奶引從未讀過一天書,甚至就連普通話她也是一句都不會說。

她的父母一共生了六個孩子,其中石奶引在家中排行老大,自然而然的就承擔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

因此,石奶引從小就非常的能幹,幹活做菜毫不含糊,甚至就連織布這些手藝活在全村也是數一數二的。

不僅如此,隨着年齡的增長,石奶引出落的還越發的水靈了,已然成爲了毫無爭議的“村花”。

一家有女百家求,如此漂亮能幹的女娃子,自然吸引了衆多的媒人爭相提親,不過在那個時候,孩子的嫁娶都是聽從父母之命。

因此,即使有着再多的求親者,石奶引依舊不能自主的選擇自己的婚姻。

而意外的成爲了人民幣的主人公,對於石奶引來說也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小的插曲,並未影響她分毫,以至於最後有人拿着紙幣來找她時,她還細細想了老半天。

那是她16歲的時候,她與同伴們互相約好要一起去集市上趕集,在出發之前,她穿上了自己的民族服飾。

說來也是巧合,她就是在這樣雜亂的集市中碰見了畫家候一民——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者之一。

當然,石奶引根本就不認識什麼畫家,也不知道這個人的目的是什麼,她只是在挑選針線的時候突然被這個人叫住了腳步,請求她對着他站立了一會。

因爲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而且也耽誤不了多長的時間,石奶引便欣然的同意了,過後她也沒有把這件事情當回事,更沒有同任何人說起。

之後她的生活依舊照常的進行着,沒過多久,這段小插曲也逐漸的被她所遺忘,躲在了記憶的某一個角落裡。

可她不知道的是,候一民找到一個像她這麼合適的模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爲此他跑遍了很多個地方。

一開始他來到這集市附近也是想着人比較多所以來碰碰運氣,沒想到竟然真的在這裡找到了合適的人選。

拿到畫像的候一民興奮的踏上了回程的路途,而侗族少女石奶引也在繼續着她的生活。

找到畫像中的少女了

到了結婚的年紀時,石奶引便被父母安排嫁給了隔壁村的石學文,不過這場包辦婚姻,石奶引一開始並不願意。

因爲他們在確認結婚之前,沒有任何的交際,別說什麼感情基礎了,就連對方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況且當時想要追求石奶引的人家並不少,其中不乏有些條件不錯的,可是石學文的家庭狀況甚至都不如石奶引家。

但是她又怎麼能夠拗得過自己的父母呢,最終石奶引還是通過了走婚的形式嫁給了石學文。

雖然石學文的家庭條件一般,但好在他的爲人還是不錯的,對待石奶引也很好,所以石奶引那被迫結婚的怨念便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稍稍減淡了些。

婚後他們一共生了一兒一女,爲了拉扯這兩個孩子,他們開始了繁重的工作,石奶引也拾起了姑娘時期的手藝,開始織布掙錢。

她的手在染缸長年累月的侵蝕下,變得黑不溜秋,而她的皮膚也因爲常年奔波在地裡風吹日曬而變得粗糙不堪,任誰也無法想象,這個婦人竟是當初那位遠近聞名“村花”。

在她爲家庭辛苦勞作的時候,第四套人民幣也隨之發行,不過那時,一元錢上面的畫像並未引起石奶引的注意。

先不說她早已忘記了那段往事,就以她現在這個樣子來說,自己都不會把自己跟那個青春貌美的女孩聯繫在一起。

之後又過了幾年,更多的人開始關注人民幣上的人物畫像,也有人開始根據畫像中人物的衣着打扮,來分析圖片中的人情況。

而石奶引所做的裝扮,正是隻有位於慶雲地區的侗族人才會做的,不過因爲石奶引所接收的消息也比較閉塞,一直到2010年的時候,石奶引才知道一元紙幣上的畫像是自己。

那時,塵封已久的記憶也開始逐漸被她打開,她這才知道,原來當初把她叫住畫像的人,是人民幣的設計者。

看着畫像中年輕女子的樣貌,石奶引十分感慨的紅了眼眶,終究是歲月不饒人,如今她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明媚的小女孩,而是即將步入50歲,已經當上了奶奶的老婦人。

因爲找到了人民幣的主人公,石奶引那久不見客的門檻也開始熱鬧了起來,經常會有熱情的遊客和記者來見一見這傳說中的“人民幣女郎”。

而石奶引每一次都會熱情的招待他們,即使不富裕,她也會把自己認爲的最好的東西端上桌,人們這才發現,當初被謠傳是富貴人家的石奶引,日子竟過得這麼貧苦。

除了兩位孫子孫女之外,家裡的勞動力足足有四個,除了石奶引和丈夫,兒子兒媳也會外出打工。

可是即使這樣,他們的平均年收入也不過2000塊錢,對於這個六口家庭來說,遠遠不夠。

本來石奶引家曾經還當過16年的低保戶,能夠維持一些生計,可是這個名額最後卻被重新分配給了其他出了大學生的家庭。

這個原因,石奶引是理解的,可是這樣一來,她們家的生活就變得更加的困難了,直到好幾年之後,這種情況才發生了改變。

如今怎樣了?

石奶引的家庭狀況被爆出之後,終於有人爲此伸出了援手,以試點帶領石奶引一家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石奶引一家在這些幫扶人員的幫助下,掌握了很多種技術,並開發荒地,種植一些香水檸檬,他們還在稻田養殖了上萬條泥鰍,泥鰍苗也是幫扶團隊免費贈予他們的。

隨着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石奶引一家的收入也得到了保障,變得越來越好。

看到石奶引家庭的改變之後,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開始學着和他們家一樣,開始養殖一些新的作物,石奶引也十分熱心的把自家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相信隨着時間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日子一定還會越過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