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 對這類學生的建議

經常有家長反映,自家孩子總是堅持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聽不進去各種建議。

第一種情況是,如果你家孩子不願意補課,不願意複習,甚至作業都很馬虎,但成績依舊槓槓的,那聽我說,你就別嗶嗶了。人家證明了自己的一套就是行,憑什麼要聽你的,憑什麼要按“別人家孩子”的做法來?

你會說,他(她)如果更努力,成績會更好,成就會更高呀。也許你說得對,但你老是囉囉嗦嗦地重複大道理,有用嗎?沒有。

我的建議是,一方面,你們約法三章,給成績劃個底線,低於這條線的就要安排額外的學習任務,或者剝奪某些“自由”,例如電子產品。只要在底線上,那你大可以少管。

另一方面,你要明白,孩子的“懶”、“不主動”,很可能是因爲沒有動力,沒有目標。試試換位思考,不少打工人,是不是也一樣工作不主動,能摸魚必然摸,不能摸魚也要創造條件摸?

打工就是爲了那份工資,摸魚和帶薪拉屎的時間纔是賺的,其他那叫做用勞力換取報酬,差不多得了,還想老子拼命?這一點,經常帶薪拉屎的朋友應該都認同。

但是,如果你有目標,那就不一樣了。所以你看到創業者多半要拼得多,而多勞多得性質的工作,想多賺錢的人甚至可以廢寢忘食。目標的來源,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成就感,可以是腦海中對未來的任意美好的勾勒。

對很多學生來說,讀書上學就是工作,分內事,做不做都差不多,做得不太差就得了。什麼讀書纔有將來,什麼學歷和收入掛鉤之類的,他們還沒到有感的年齡。即便有朦朧的認識,也是太遙遠了,何必爲了遙遠的,不確定的未來犧牲現在的舒適?

家長可以嘗試協助他們構建起對這個社會的認識,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他一起描繪關於未來的,美好的藍圖,然後告訴他(她)實現這幅藍圖的路徑。當他(她)真的發自內心地被這份美好打動了,很可能就會在行動上有所體現。

無疑,這不容易,而且是長期工程,但這是讓娃變得更優秀的根源性問題。

上面說的,好歹還是成績過得去的學生,別管你作爲家長看得順不順眼,但至少人家那一套真的管用,要麼不學,要麼是真能學出效率和效果。並且,據我觀察,他們當中很多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實是懂得依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

但第二種情況就不是了,嘴上一套一套的,說是要自己學你別管,總是自我感覺九十五,分數出來五十九的那種。

然後每次還特多理由,不舒服考差了不算數,填錯答題卡考差了純意外,看錯題考而已沒下次,算錯數罷了其實我是會的,分數不高因爲試卷難,這題老師沒講過,你看班上那誰這次比我更低……反正全身整一條軟皮蛇,最硬的部位就是嘴。

這兩類學生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更願意聽取意見(只不過可能聽的不是家長),調整自己,後者是真意識不到學習效果不佳那一定是有些東西需要改變。

這種你問我怎麼辦,我真沒什麼好辦法。

來硬的吧,都中學生了,要硬你家長就該小時候硬,現在來硬的要麼你噴不贏也打不過,要麼他還能威脅你。

苦口婆心天天說吧,但凡你家那位聽得進去就不是現在這樣子啦。

所以,沒辦法的,退一步,兩手準備吧。放棄肯定是不會放棄的,該嚴厲嚴厲,該鼓勵鼓勵,儘量讓下限別太低,說不定後面會開竅。

另一方面,第二手準備是成績太差,那就不走普通高考的路。有鈔能力的出境(包括港澳)整個學歷,有人脈的給鋪一下路,都沒有的話接受職業教育的路子。

這部分學生,我認爲成績差不要緊,但一定要三觀正,並且要有成績以外的其他優秀的能力,抓住培養,發揚光大,未來還是有發展前景的。

以上兩類學生,無非就是用成績來區分,前者因爲有成績保障,未來的可能性當然要大一些。但是,現在成績好,不代表隨着年級的增長,只是難度的提升,維持這一套就還能一直好下去。

所以,且不論暫時的成績好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無論學生還是成年人,沒有想法,沒有目標,就很難長久地做好一件事。

這篇文章是週五寫的,但沒完成就還沒有發出來。恰好,週日的一場面向初三家長和學生的茶話會Pro Max版,分享的兩位大咖嘉賓老師,也不約而同提到了這一點,即幫助學生髮掘興趣愛好,確立和調整目標,是使其形成自驅力的關鍵所在,這既要靠家長,靠學校,也要靠學生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