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挑戰與治理

原標題:

算法:挑戰與治理

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今天,算法已成爲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社交媒體上的個性化推送、電商平臺的商品推薦,還是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智慧場景”,算法無處不在,爲我們的思考和決策提供着隱形的助力,在極大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算法的內涵及演變

算法是用於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明確指令,使得複雜的問題可通過計算方法得到解決。目前,人工智能算法主要是指能夠從數據中進行歸納總結、學習規律,進而進行預測或決策的一類算法。

數據、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是圍成人工智能智力水平水桶的三塊木板。形象一點來說,如果將人工智能的發展看作一個人的智力成長,數據、算法和算力三者可分別對應書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時長,只有書本質量高數量足、學習方法得當、學習時間充分,才能獲得更高的智力水平。算法是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部分,其設計目的就是教會機器如何學習。

無論你是否瞭解,算法現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短視頻平臺利用算法,通過分析你的歷史行爲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金融機構利用算法進行風險評估和信貸評分,自動駕駛汽車則依賴算法處理和分析路況信息,以及刷臉打卡、刷臉支付、拍照識物、自動翻譯、地圖導航……在這些習以爲常的生活場景中,從信息獲取到加工再到應用,涉及算法的任務數不勝數。可以說,算法正在重塑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方式。

人工智能概念自1956年被提出以來,經歷了多次重大演化。2015年以來,人工智能研究向以神經網絡爲核心的深度學習方向飛速發展,支撐了目前的大部分智能應用場景。2022年以來,以OpenAI發佈ChatGPT爲標誌,人工智能進入大模型時代,這其中的關鍵是通過算法設計,能夠高效利用海量的無標註數據,通過大模型、大算力實現一定程度的通用智能。目前,算法技術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國際比較中,中國的算法研究和應用正在迅速發展,並在某些領域與國際水平保持同步或領先。但是在大模型時代,由於國內芯片技術受限,算力可能會成爲目前國內算法發展的瓶頸。

算法的價值遠超簡單的技術進步,它爲我們提供了理解和處理信息的全新視角,從而改善決策過程。在醫療領域,算法能夠通過分析患者的歷史數據來預測疾病風險,爲醫生提供治療建議;在製造業中,算法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升效率和質量,從而降低成本並提高產量;在金融領域,算法不僅用於信貸評分,還能在股市交易中進行模式識別,幫助投資者作出更明智的決策;在社會治理、科學研究、安全等領域算法都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未來,人工智能將是大國競爭的重要領域,隨着技術的發展,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投資於人工智能技術,以期在全球範圍內獲得競爭優勢。這不僅僅是一場技術競賽,更是關乎經濟、政治和社會未來走向的戰略佈局。因此,算法的發展、應用與治理,在科技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顯得愈發重要。

算法的挑戰與治理

儘管算法爲我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社會問題。信息繭房效應就是典型例子。正如前面所提到,短視頻、新聞平臺會根據用戶的觀看歷史推薦用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這在方便用戶獲取信息的同時,也降低了用戶主動進行信息搜尋、尋找新視角的慾望。用戶不斷觀看這些推薦內容,又刺激算法繼續推薦相似內容。以此循環往復,最終使用戶觀看的都是同質化的內容、類似的觀點,無形中剝奪了用戶瞭解更廣闊世界的機會,導致個人偏見的放大,個人被束縛在自己的信息繭房裡,難以全面地認識外部世界。在宏觀層面,信息繭房會降低人與人間的同理心和認同感,加劇社會的分裂。再如“大數據殺熟”,根據用戶的購物歷史,算法知道用戶能承受更高的價格,可能會提供歧視性定價。在旅遊、網約車等領域,近年來都曾有過“大數據殺熟”的相關報告。此外,國外有研究發現,由真實數據訓練的算法可能存在種族偏見和不公,包括對不同種族不同的犯罪傾向預測,對不同種族不同的人臉識別精度等。這類問題目前在國內的研究尚不充分,但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面對算法可能帶來的風險,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視而不見。大衆、算法提供方和政府三方面應該共同努力,形成應對算法挑戰的合力。對於大衆而言,需要了解基本的算法理念,明確自己的需求以及與算法的關係,合理利用算法爲自己服務。對於算法提供方而言,需要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提高社會責任感,將具有社會責任感的算法作爲企業更高層次的價值理念。對於政府而言,需要建立相應的倫理指導原則和法律法規,要求企業加強算法的透明度,明確設立監管紅線,並制定安全測試方法,以保證市場的有序發展。當然,目前的監管制度難以完全管控算法技術快速迭代的特點,因此如何合理制定算法監管規範,使之既不滯後於技術發展又能確保公衆利益,是擺在監管部門面前的新課題。目前,我國已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加強對算法的監管,日後,還需根據技術發展的新形勢,不斷調整完善監管方式方法。

總之,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算法必將爲世界帶來更多驚喜。與此同時,只有樹立算法倫理與價值導向,讓其在合理、公平的軌道上健康發展,算法才能真正造福人類社會。這需要政府、企業與公衆的共同努力。

(曹逸軒,作者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來源:大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