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科學智匯城一期正式開園,探索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空間6.0模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東莞報道
近日,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和東莞市重大項目——東莞松山湖科學智匯城一期正式開園,並順利實現“開園即滿園”,20餘家生物醫藥上下游企業簽約入駐,初步形成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管理3大產業集聚態勢。
作爲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力爭成爲全市下一個千億級產業集羣,而這自然離不開招商引資。今年以來,科學智匯城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三地開展招商,爲企業鏈接所在細分領域落地發展所需的創新鏈、產業鏈資源,並全力搭建全週期、多路徑的資本賦能體系和服務企業發展的各類資源平臺,例如研發轉化平臺、檢測平臺、出海平臺等,加速產業生態繁榮。
近年來,隨着國內對創新藥和生命科學的重視,各地圍繞生物醫藥各細分賽道展開激烈角逐。深圳、上海等城市甚至出臺專門政策,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進一步加劇了生物醫藥的招商引資競爭局面。
“科學智匯城的招商工作從構建適合企業發展的生態入手。一直談廠房價格有多低,補貼有多優惠,那永遠有比你價格更低的,有比你更優惠的。所以,轉變思維是最重要的。”松山湖科學城發展集團總經理林爽介紹。
林爽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前期招商中,科學智匯城並不是簡單引進企業,而是探索實施建設定製化、產業集羣化、配套完善化、交通立體化、服務專業化、運營智慧化的產業空間6.0模式,爲生物醫藥產業提供專業化服務。
以項目一期爲例來看,一期爲醫療器械、食品營養、運動健康三大領域打造特色產業空間,包括了研發實驗室、檢測實驗室、中試GMP車間、生產車間等設施,這些設施將具備研發共享、產業孵化、中試驗證和公共配套服務等功能,在爲生物醫藥項目提供“拎包入住”、快速落地條件的同時,也能夠鏈接整合一批生物醫藥研發機構、服務平臺及企業,爲生物醫藥項目技術升級、產品驗證提供支撐。
針對生物醫藥產品研製週期長、資金投入大、失敗風險高,園區建立了全週期、多路徑的資本賦能體系,通過實施“投資團隊在前端做好投資研判及供需對接,招商團隊在中後臺逐一匹配需求”的投招聯動模式,爲企業發展及產業集聚進行資本賦能。
“除了區位優勢、產業空間優勢以外,還有一個比較大的亮點就是資本賦能,通過‘招引壹號基金’等,爲企業提供資本助力,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林爽表示。
“2023年,科學城集團參與我們B輪融資,用‘真金白銀’支持我們。今年我們需要場地進行擴產,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科學智匯城。”國內某眼科器械企業負責人受訪時表示,作爲國內眼科器械細分領域前三的企業,公司一年來在松山湖的業務佈局不斷加碼,從材料研發中心到未來高成長產品線,先後落地松山湖。
生態構建的另一面體現在產業集聚上。作爲東莞生物醫藥產業地圖“軸心”,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這兩年“磁吸力”躍升,已聚集5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包括菲鵬、東陽光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形成了堅實的產業發展基礎。
在產品研發轉化方面,科學智匯城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形成緊密合作,加強新材料領域科技合作與項目孵化,還引入了東莞理工學院的食品研究轉化中心,解決食品研發難、產業成果轉化難的問題。同時,項目內的企業與大灣區醫藥企業積極合作,形成聯動格局。
某核酸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目前已經與生技公司、溫氏股份、東陽光、三生製藥、榮昌生物、威立特爾等企業,在原料合成、藥物管線、遞送平臺領域進行深入合作,形成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格局,未來將把松山湖打造成具備藥物研發、藥物遞送、藥物出海的全產業鏈覆蓋的核酸藥物產業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