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小資族想樂活 先學簡單投資

文/Smart智富雜誌 劉姵呈30歲研究所畢業、剛做第一份工作的莉莉,薪水不多、要還學貸、又沒經驗,根本不敢貿然投資;另一位曾入股海又退場的35歲小陳也抱怨,過去一買股票套牢,公司又沒什麼加薪,已經沒多餘的錢去理財。這樣「好薪酸」的小資族,對投資理財卻步不是沒有原因

「小資男女不想理財的原因不外乎3個:理財好難、存不了錢、爸媽曾被套牢,說不要買股票⋯⋯」,暢銷書作家《只買4支股,年賺18%》的樂活大叔施升輝說,媒體上充斥太多理財專家,總是用艱澀的術語嚇唬大家,害大部分的人都誤以爲理財太難,加上害怕好不容易存下的錢會因爲投資失敗而付諸流水,以至於對理財敬而遠之。

平均壽命達80歲 儘早做老年財務準備

自2013年起,施升輝受邀到處分享理財心法的演講,他說最受激勵的2個族羣,一是好不容易存到退休老本,但很怕會在股市中賠光的待退銀髮族;二是根本沒存什麼錢,不知道如何投資的小資族。

直到2017年在臺北獨立書店「永楽座」辦了第一場針對小資族的講座,及後面幾場類似內容的演講下來,他才真正感受到這世代極大的財務焦慮。施升輝說自己不想只是老生常談,因爲過去跟現在的時空背景完全不一樣,因此,他想用最簡單的觀念,來告訴小資男女:「理財很重要,而且一點也不難!」

學會理財有多重要?2016年國人的平均壽命已達80歲,有鑑於醫療技術進步、營養觀念又好,施升輝笑說,他常拿「小心活到100歲」來嚇唬臺下學生,他說,「有準備的長壽是『福氣』,沒準備的長壽卻是『詛咒』。」

他進一步解釋,現代人多是研究所畢業,可能25歲纔開始第一份正職工作,若科技快速發展,可能會有很多人力遭AI取代,未來若被迫50歲提早離開職場,且到時候普遍可以活到100歲的話,就只能看「有沒有足夠的財務準備」了。

每月存6000元投資 6年可累積半桶金

1111人力銀行在2017年10月底「跨世代壓力調查」中指出,6到8年級上班族中,有近4成是月光族,甚至有9%月底須借錢度日;另外6成能存到錢的上班族,平均每月僅能存下6,345元。

「薪水不多沒關係!一個月就先努力存這6,000元就夠了!」施升輝鼓勵道。他用月薪30K來舉例,先拿出20%,也就是大約6,000元來存錢,剩下的2萬4,000元再去分配食衣住行育樂;但這都還不包含加班費年終獎金、業績獎金跟兼差收入,他認爲這些錢可以當成「小確幸基金」,自行分配使用,當然要用來加快存錢速度會更好。

每月存6,000元,就一直放在銀行嗎?「就算放1年定存,1%多的利息,也纔多60元。」施升輝建議,每存到2萬4,000元就買1張元大高股息(0056),每到第4年領到3萬元股息後再多買1張0056,6年後就會累積到約50萬元,加上你的另一半若也這樣做,就能在6年成功一起存到第一桶金100萬元。

若連6,000元都存不到,施升輝提醒,更不可以投機。他舉例,有很多人因買不起臺積電(2330)的股票,而去買臺積電權證,以爲能以小搏大,但權證是零和遊戲,若以爲看過書、上過課,就能比過在盤中時時盯着行情變化的高手,那還是認份工作較實際!

施升輝寧願年輕人採取簡單的投資方法,把時間與精力用在加強工作表現、談戀愛、充實自己,有更多豐富的人生體驗上。因爲他深信,唯有忘記股價,才能好好工作,「股票市場向來就不是一個『努力就會有收穫』的領域,許多人一生窮盡腦力,到頭來還是賠錢收場。」他笑着說。

施升輝說長期關注他的人,都不是因爲追隨他的「成功」方法,而是他「樂活」的人生態度。他提醒小資族:「Simple is safe」,沒有永遠「穩賺不賠」的方法,但若有好的觀念,找到一個執行起來最自在、簡單的投資方法,就是最安全的,並把人生浪費在「更美好的事情」上。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財經好讀

精算師自創算價模型 每年獲利30%★多元佈局4大資產 有效分散投資風險★Facebook內部員工都在用! 你不知道的4個超實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