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換道”再出發

停產2年的輕奢汽車品牌Smart重新復活。在戴姆勒與吉利汽車兩個股東的推動下,Smart轉型爲一家電動車公司,並將全球總部遷至中國,制定了以中國和歐洲爲核心,輻射全球的新戰略。

近日,Smart推出了重生後第一款電動車精靈#1,補貼後預售價格區間爲19萬-23萬元,試圖在中國最主要的新能源車細分市場切走一塊蛋糕。從定價來看,精靈#1的主要競爭對手爲大衆ID4,向下還能侵蝕長城歐拉一定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近日豐田與本田推出的全新純電動車也瞄準了接近的市場地帶。

Smart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由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與瑞士手錶公司Swatch共同創建,以生產小巧獨特的雙門微型車爲特色。雖然產品與品牌美譽度很高,但受制於產品過於小衆,smart全球銷量最高的年份也僅售出15萬輛汽車。到2019年全面停產燃油車,戴姆勒在smart公司上的累計虧損達到40億歐元。

2018年吉利汽車成爲戴姆勒股東後,雙方共同組建了一家50:50的合資公司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下稱“智馬達”,smart品牌全球公司),共同推動smart品牌向純電動轉型。智馬達總部位於浙江寧波,基於吉利汽車浩瀚純電架構開發新車型,造型設計等工作則外包給戴姆勒完成。此外,智馬達還進行自動駕駛等技術的自研工作。

“戴姆勒對smart的態度比較複雜,雖然一直虧損,但是能夠給奔馳品牌帶來更多的元素,而且smart用戶換購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的轉化率接近100%。”曾經參與smart項目的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對於吉利汽車來說,拿下smart項目可以輸出其浩瀚架構技術,分攤研發成本,還能給吉利控股集團增加一個豪華品牌。

依託於兩個股東,智馬達採取了有別於其他新勢力公司的輕資產模式。除了藉助母公司的技術資產外,在渠道模式上,智馬達也沒有采取當下流行的直營模式,而是採取了一種直銷代理制。

在這種模式下,智馬達掌握銷售權、自持車輛庫存,確保統一、透明、穩定的價格體系,合作伙伴負責場地租賃與裝修、人員招聘,爲用戶提供銷售、交付和售後服務。

智馬達CEO佟湘北

智馬達CEO佟湘北向記者表示,smart品牌可以利用兩個母公司的資源快速將渠道鋪開,到今年底建成150家線下門店,覆蓋40個一線與新一線城市。

“如果做直銷光零售人員我們就得招聘4000人以上。”佟湘北說道,智馬達目前爲止總共只有約1000名員工,如啞鈴狀集中在市場營銷與研發兩端。

記者注意到,智馬達的人員結構與業務模式和小米公司有相似之處。小米手機也是把製造與銷售外包,專注於市場營銷與研發等核心業務。

在中國衆多造車新勢力中,智馬達毫無疑問是最具獨特性的一家。它擁有smart這個在年輕人中知名度與美譽度極高的全球品牌資產,兩個股東分別是中國與德國汽車工業的領軍者,藉助兩個母公司的技術資產輕裝上陣。與員工人數超過1.5萬人的“蔚小理”相比,智馬達在同等銷量規模下預計可以更快實現盈利。

但是50:50的合資公司在中國乃至全球都罕有成功先例(不含政策產物),當公司規模擴大,兩個股東意見與利益的分歧可能會是潛在風險。

在開啓預售後的24小時內,Smart精靈#1訂單量已經突破了10000輛,預計將在今年四季度開始交付。佟湘北拒絕透露今年的銷量目標,僅表示公司追求的是長期穩健發展。

“今年是smart首款產品推出的元年,也是品牌發展歷史上的一個新起點。”佟湘北說,在激烈的競爭中,smart要做的是在紅海中發掘出藍海。

隨着全球汽車電動化的浪潮,寶馬和奔馳旗下的輕奢汽車品牌都選擇了轉型。2019年,寶馬與長城汽車合資成立了光束汽車,光束汽車將在中國生產MINI品牌電動車。多方消息均稱,光束汽車也將在今年內發佈一款國產MINI純電SUV。

“smart最大的依仗是中國新能源車快速增長的機會,借用中國的市場與中國的技術、資本,實現品牌的二次重生。”上述曾參與smart項目的人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