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成本暴增 美肉價居高不下

美國農業部近日預期2023年美國牛肉產量下滑7%,且美國肉牛價格恐怕再創新高,一方面壓迫泰森食品(Tyson Foods)、JBS USA、Cargill及國家牛肉包裝公司等肉品供應商的獲利空間,另一方面也讓消費者面對更高零售價格。

在蒙大拿州經營牧場的艾爾德森(Jeanie Alderson)往年都在春季買進新一批小牛,但今年美國野火肆虐,導致牧草乾枯、飼料成本暴增,不僅害她沒錢增加牛隻,還被迫賣掉75頭成年母牛。

艾爾德森表示:「我們壓力很大。許多牧場主人都負債沉重,假設再增加負債,過幾年就會倒閉。」

愛荷華州立大學估計,過去八個月內美國畜牧業者已歷經五個月虧損。另一方面,肉品價格卻節節上漲。美國農業部統計,今年4月美國牛肉零售價年增14%,使不少消費者放棄紅肉改買雞肉或價格較低的冷凍肉品。

回顧前兩年疫情期間美國肉品供應商獲利大漲,一度引來政府調查價格操控嫌疑。當時疫情嚴重導致許多肉品包裝廠人力短缺,不得不減少肉牛採購量,導致肉牛價格下滑,但肉品供應量吃緊又造成零售價格上漲,讓供應商大賺一筆。

如今情況反轉,因爲美國畜牧業的肉牛供應量減少,反而提高肉品供應商的進貨成本,相對壓迫獲利空間。以泰森食品爲例,上季(4月2日止)活肉牛進貨成本增加5.5億美元,因爲美國54%的肉牛都來自乾旱災區。

泰森食品執行長金恩(Donnie King)表示:「過去幾年我們締造驚人獲利率,但未來恐怕無法維持相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