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封信看錢學森,他是科學偉人,更是命名大師

30多年前,錢老接觸到“虛擬現實”的概念後,給它起了一個“中國味”十足的名字“靈境”。你知道嗎?錢老不僅是頂尖科學家,還是我國科學界的“命名大師”。

此後的8年時間裡,錢老在四封書信當中提到過這個名字。客觀地說,他對這兩個字是寄予了深厚感情的。

1990年11月27日,錢學森在給汪成爲的信中寫到,Virtual reality譯爲中文,可以是“人爲景境”,也可以是“靈境”,我個人特別喜歡“靈境”,中國味特濃。

從錢老寥寥幾行樸實的文字當中,流淌出的是對“靈境”這兩個字的偏愛,和他對新知識、新概念的好奇心及熱情。

三年之後的1993年7月3日,錢老又給汪成爲寫了一封信,信中闡述了自己對虛擬現實技術的興趣。原話是,我對靈境技術及多媒體的興趣,在於它能大大擴展人腦的知覺,因而使人進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新的歷史時代要開始了!我們應該高興啊!

收信人汪成爲是誰?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1933年出生於上海,長期從事電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多項國防科技和973、863計劃相關工作。1996年,他作爲第一作者出版了《靈境(虛擬現實)技術的理論、實現及應用》。

1994年10月10日,錢老又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的收信人中,不僅有汪成爲院士,還有戴汝爲和錢學敏兩個人。錢老在信中提到,靈境技術是繼計算機技術革命之後的又一項技術革命,他將引發一系列震撼全世界的變革,一定是人類歷史中的大事。具體關係見附頁圖表。

錢老手繪圖表,將“靈境技術”與“人的創造能力大提高”、“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的理論”、“大成智慧”、“信息網絡”、“科學大發展”、“文藝大發展”等幾個關鍵詞進行關聯,並形象地展現了它們之間的關係。

從錢老的隻言片語和手繪的圖表之中,我們可以看出錢老對“靈境”兩個字的深厚情感和深入思考。

汪成爲院士我在上面已經介紹過了,這封信的其他兩個收信者戴汝爲和錢學敏又是誰呢?戴汝爲出生於1932年,是我國控制論與人工智能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長期從事自動控制、系統科學、模式識別、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

錢學敏教授是錢老的堂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長期從事錢學森思想研究工作。

1998年6月18日,錢老給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寫了一封信,並附上一篇短文,《用“靈境”是實事求是的》。

他寫道,“Virtual reality,是指用科學技術手段向接受的人輸送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以及嗅覺的信息,使接受者感到如親身臨境。這裡要特別指出,這臨境感不是真的親臨其境,而是感受自己,所以是虛的,這是矛盾。而我們傳統文化正好有一個表達這種情況的詞,靈境,這比臨境好,因爲這個境是虛的,不是實的,所以用靈境纔是實事求是的。”

錢老出生於1911年,他寫這封信的時候,已經是87歲高齡。但從他手書的這封信中,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清晰的邏輯和對“靈境”兩個字的堅持。

從1990年到1998年,八年間,錢老的四封信中都提到了“靈境”。這兩個字也被認爲是“來自科學家的浪漫”。錢老廣爲人知的身份是頂尖科學家,少爲人知的是,他還是一位“命名大師”。我國航空、航天、激光領域的衆多科學名詞都由錢老參與譯定的。

錢老曾經在1985年4月“名詞委”成立大會上講話,他說,不要忘記我們是炎黃子孫,最好用漢語精練的表達科學技術名詞的含義。根據漢語習慣來定名,讓人一看就有中國味。

“激光”這兩個字來自於錢老的“一錘定音”,在大氣層內飛行叫“航空”;出了大氣層,在太陽系內探索叫“航天”;出了太陽系,我們就叫“航宇”,這個界限劃定也是錢老提出的。

美國人說“錢學森一個人頂五個師”,這句話廣爲流傳,但你知道嗎,錢學森回國之際,美國陸軍總共只有十個師!致敬錢老的同時,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靈境技術”的發展。對錢老、對靈境,你有什麼話想說,來評論區聊聊吧。

微風不燥,陽光正好,你就像風一樣經過這裡,願你停留的片刻溫暖舒心。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