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疫後合作 減碳率先上路

上海雙城論壇30日上午舉行主論壇後,緊接着進行低碳永續、數位經濟、智慧醫療三大分論壇。低碳論壇上,臺北市環保局、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及兩邊代表企業進行交流。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柏國強表示,臺北普遍推行ESG基礎建設,普遍推動綠色低碳供應鏈,值得上海學習。而上海在碳市場的建設方面,不光有政策創新,還有產品創新,臺北正籌劃碳市場交易,上海的作法,或許可被臺北借鏡。

分論壇後,吳盛忠帶領檯北市環保局赴上海環交所參訪,賴曉明簡報介紹,目前上海環交所主要交易項目有大陸碳排放權交易、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交易,上海碳排放配額交易與排放配額遠期交易。

截至8月29日,上海碳市場所有現貨品種累計成交量2.28億噸,累計成交額人民幣36.96億元。參與市場主體近1,784家,有約70%爲投資機構。賴曉明表示,交易量還不是很大。

針對臺灣剛推出碳權交易所需注意的事項,賴曉明迴應本報採訪時表示,政策的部分,需要明確把哪一些行業跟企業放到市場,明確排放權。再來要規劃規則制度,針對分配,制定相應分配的規則。賴曉民強調,這是很重要的,會直接決定量分配的多和少,因爲市場供給的多少,會影響交易表現。第二點建議是,一定要摸準企業的排放數據,因爲數據的準確性是非常關鍵的。

關注碳權交易的臺資歐萊德國際董事長葛望平表示,當前顧慮臺灣碳權交易所裡沒有籌碼,碳的來源不夠多,所以應該要跟國際接軌,且要被認證。第二個臺灣碳權交易所應該要有更多的方法學,去制定額度,而且資產的部分也要考慮,因爲現在都講負債,即碳稅、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