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影響壽命?50萬人研究:經常不刷牙的人,死亡風險增加25%

根據國家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牙周健康的比例僅有9.1%,35-44歲的成年人牙結石檢出率爲96.7%。

很多人覺得刷牙只是件小事,但北大有研究指出,不好好刷牙會短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北大50萬國人研究:不愛刷牙,短壽!

大家都知道不好好刷牙會影響口腔健康,但刷牙可能還會影響壽命長短。

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歐洲臨牀研究雜誌》一項研究,對487198名平均年齡爲51.5歲的中國人進行了調查,這些受試者當中9.3%的人是很少或從來不刷牙的,而且具有男性、年齡更大、吸菸、不愛吃蔬菜水果等特點。

經過10年的追蹤隨訪,結果發現,與經常刷牙的人相比,從不刷牙或很少刷牙的人與多種疾病發生、死亡風險增加相關,其中,全因死亡風險上升25%、癌症死亡風險上升13%。

研究人員分析,刷牙與疾病發生和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性可能存在多種作用機制。比如刷牙的人,口腔更健康,炎症也會相應減少,而炎症對疾病和癌症的影響至關重要。

此外,還有多項研究發現不好好刷牙,還與多種疾病或癌症有關:

1、增加患消化道腫瘤風險

權威期刊《Gut》上發表過一項涉及15萬人爲期20多年的隨訪顯示,有牙齦疾病史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會增加43%、胃癌風險增加52%;牙齒脫落超過2顆的人,患兩種癌症的風險會分別增加42%、33%。如果同時有牙齦病史、牙齒脫落的話,胃癌風險會激增68%。

2、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5年,《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保持口腔健康可預防心臟疾病,對心血管健康有好處。該研究對24.7萬餘名年齡>40歲的受試者進行了9.5年的隨訪,結果發現,相較於每天不刷牙或刷牙1次的受試者,每天刷牙2次可降低13%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刷牙超過3次可讓風險下降21%。

3、增加癡呆症風險

著名期刊《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誘發牙周炎的牙齦卟啉菌同樣會誘發阿爾茲海默症。研究人員稱,卟啉菌不是誘發阿爾茲海默症的唯一原因,但該細菌的存在會顯著增加發病風險,還會促進疾病的發展。

4、增加男性陽痿風險

《性醫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每天刷牙少於2次的男性罹患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會增加3倍。英國國民健康保險體系表示,齒齦病和性功能障礙都是常見的疾病,但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還可能誘發一些其他的問題出現,會形成惡循環。

二、牙膏選不好也有致癌風險,3種成分或有危害

刷牙是天天都必不可少的事,但市面上的牙膏琳琅滿目,比如除口臭、防齲、消炎、脫敏、祛除煙漬、美白等等,然而,這些廣受歡迎的牙膏,很有可能會存在一些健康隱患,尤其是看到含有以下3種成分的牙膏,可能會增加疾病或癌症的風險,最好要避開。

1、二甘醇

二甘醇最早是作爲保溼劑的在牙膏內使用,但後來發現其有低量毒性,長期接觸可能會導致肝腎損傷,於是被多個國家禁止使用。

2、二氧化鈦

二氧化鈦是一種常見的增白劑,但有研究發現長期接觸二氧化鈦的動物有40%發生了腸粘膜癌前病變,長期接觸該物質很可能會威脅健康。

3、三氯生

三氯生是一種低毒性廣譜抗菌劑,具有抗菌、抗真菌作用,在漱口水、牙膏內十分多見。

但有研究發現,該物質會干擾身體正常的內分泌功能,低劑量、長期接觸會打破甲狀腺穩態,可能會誘發心臟毒性、代謝紊亂、神經發育障礙,甚至會增加前列腺癌、肺癌細胞的增殖、遷移。

那普通人該如何選購牙膏呢,一般考慮到這兩點就已經足夠:

三、這5個刷牙的誤區,看看你有沒有踩雷了

刷牙是口腔日常保健最爲簡單有效的措施,但刷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採取了不當的方式反而會引起不良後果,這幾個誤區要注意避開。

1、橫着刷牙

橫向刷牙不僅清除不了牙齒縫隙內的食物殘渣、菌斑,還會讓牙齒頸部出現牙齦損傷、楔形缺損以及牙齒敏感等問題。

2、冷水刷牙

冷水刷牙會讓牙齒敏感的人牙齒痠痛,且不利於牙膏內一些清潔成分發揮作用。建議日常要用溫水刷牙,尤其是冬天,對避免牙齒敏感有很大好處。

3、刷牙時間太短

刷牙時間太短無法充分刷到牙齒縫隙、窩溝等部位爲附着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建議每次刷牙保持2~3分鐘,要充分將每個牙齒都刷到位。

4、牙膏不沾水

脫敏牙膏、美白牙膏內的一些成分需要水的配合才能發揮作用,人的口腔分泌的唾液完全可以滿足這個要求。在刷牙前是否要沾水,主要是看個人喜好,不必過於糾結。

5、牙刷長期用

一般建議3個月換一次牙刷,如果3個月不到牙刷就變形很嚴重說明刷牙的力道太大了,要及時調整。

刷牙對口腔健康很重要,而口腔健康又直接關係到身體健康,所以日常一定要對此引起重視,先從好好刷牙開始做起!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