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好也是病?這個新門診一號難求

和其他類型的學習困難一樣,數學障礙的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孩子治療後都能變成“學霸”。

撰文 | 黃思宇、凌駿

數學不好,如今也可以到醫院掛號了。

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文介紹,“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將於10月8日開診。該門診由醫院心理衛生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聯合設立,消息一經發布便在家長羣內廣泛傳播,號源也被一搶而空。

截圖來源:公衆號“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患者服務”

但與焦慮的家長們不同,不少網友將其比喻爲“智商稅”,認爲這是“人爲製造需求”,甚至有同行發文質疑,“數學好、差是先天基因決定的,怎麼治?”

事實上,臨牀中的確存在“數學障礙”這一診斷,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和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發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它和閱讀障礙、書寫障礙等一起被歸在“學習障礙(LDs)”下,是一種神經發育性障礙。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發育行爲科副主任吳玲玲就遇到過不少數學學習困難的孩子,她告訴“醫學界”,數學障礙不一定單獨存在,很有可能合併存在讀寫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社交、行爲、情緒問題,需要全面分析、個性化干預,效果也因人而異。

如何診斷?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文章介紹,此次將開設的門診服務對象爲“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感到困難的學生”,屬特需門診,掛號費316元。文章還強調,不侷限於18歲以下,成年人也會存在空間想象能力困難的問題。

該門診在國內並不多見,但在海外,不少醫療機構都已開展了針對數學學習困難的診療服務。如墨爾本大學心理科學學院網站稱,該機構開設的計算障礙門診,能爲患有數學學習困難和計算障礙的兒童和成人提供評估。

截圖來源:墨爾本大學心理科學學院網站

“在我所接觸到有學習困難的孩子中,具有數學學習困難表現的約佔到1/3。”吳玲玲告訴“醫學界”,臨牀上,通常是根據孩子在學校和家裡的表現、作業情況,以及各種神經心理測評結果來進行篩查和診斷。

吳玲玲介紹,數學學習涉及到關鍵信息提取、解碼、推理、空間思維、工作記憶、視覺搜索等多個重要環節,與大腦額頂葉皮層和海馬體功能有關,一旦這些功能失調,就會出現數學學習困難。

在吳玲玲的學習障礙門診中,被診斷爲數學障礙的孩子集中在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二年級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接觸文化知識,如果學習數學有困難、學業表現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水平,家長往往會比較緊張,迫不及待帶孩子前來就診。

不久前,她就接診了一名數學學習困難的患兒。這名孩子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無法通過心算完成10以內的加減法,需要掰手指輔助,甚至從1數到50都有些困難,給家長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吳玲玲向“醫學界”介紹,患數學障礙的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可能表現爲數感弱、識記數字或數數有困難、時間和方位感差。到上學後,可能表現爲計算困難、抽象概念和推理能力弱、空間思維不足、應用公式困難等。

嚴重的數學障礙患兒還會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甚至厭學。更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軀體化症狀,“一到學校就頭痛、肚子痛,一回到家又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數學障礙是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因此診斷時要排除智力障礙、視力或聽力障礙、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其他精神心理疾病。

此外,診斷還要考慮到孩子本身的能力和環境。吳玲玲指出,數學障礙的診斷標準裡有一條是:顯著干擾了學業或職業表現或日常生活的活動。“也就是說,對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實質上的‘功能性損害’才能下診斷。”

舉個例子,有些孩子雖然有一定的數學學習困難,但是在相對寬鬆的學習環境(如偏遠地區學校)中並沒有表現出來,沒有功能損害,就不需要進行診斷。但如果這個孩子到了更嚴苛的學習環境(如發達城市的民辦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大幅度提升,數學學習困難就會顯現出來,對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造成顯著干擾,就需要進行診斷。

吳玲玲醫生(右)在門診中/浙大兒院供圖

怎麼治療數學障礙?

如何治療數學障礙?吳玲玲介紹,如果數學障礙合併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抽動障礙、情緒障礙等,可以適當使用藥物治療。對於單純的數學障礙,目前沒有特效藥,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認知水平、輕重程度、合併症狀,進行個體化干預。

年齡越小,干預效果越好。吳玲玲說,數學障礙雖然在入學前後才被診斷出來,但這類孩子往往在發育早期就有跡可循。如果家長比較敏銳,能及時發現孩子的數感和空間感弱,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數學障礙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吳玲玲介紹,對於數感較差的孩子,可以通過遊戲的形式,例如讓孩子經常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讀鐘錶上的時間,以及在家中佈置更多的數字裝飾,通過建立實物和數字之間的聯繫,來強化孩子對數字的感知。

“對於空間感、邏輯推理能力較差的孩子,可以通過玩七巧板、拼圖、積木、邏輯推理遊戲等方式進行改善。”吳玲玲說,早期通過遊戲和家庭場景對孩子進行干預,不僅能增進親子感情聯結,還能獲得更好的干預效果。

她還特別指出,爲了觀察干預效果,各類型學習困難的孩子都應當每3-6個月到醫院複查一次。一方面可以觀察干預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干預方法。

不過,吳玲玲也坦言,包括數學學習困難在內的各類學習困難,臨牀干預效果因人而異,雖然家長可以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潛力,但想要通過干預讓孩子變成“學霸”,可能並不會如願。

還有些家長不注重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填鴨式高強度刷題。在吳玲玲看來,這種做法不僅收效甚微,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焦慮、抑鬱和對立違抗,厭學情緒加重,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面對這類過於焦慮的家長,吳玲玲只能儘量安撫他們: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學習方面有些困難,但也有其他很多閃光點。與其揪着學習成績不放,不如換個視角,發掘孩子別的長處,進行正面管教。

浙大兒院發育行爲科已成立十餘年,該科室一直在接診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並且開設了“學習障礙”專科門診。吳玲玲介紹,開設“學習障礙”專科門診並不是製造焦慮,而是爲了讓家長和老師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幫助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技能和自信心,更好地適應生活。

“與孤獨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等發育行爲科疾病一樣,學習障礙的發病機制仍然成謎,治療效果也存在不確定性。我們提倡對疑似學習困難的孩子早篩查、早診斷,抓住大腦可塑性較強的幼年和兒童時期及早干預,但同時也希望家長們尊重孩子智力發展的自然規律和潛能極限,避免過度干預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吳玲玲說。

參考資料:

1.https://psychologicalsciences.unimelb.edu.au/psychology-services/dyscalculia-clinic

2.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understanding-dyscalculia-dyslexias-numeric-counterpart/

3.https://www.bdadyslexia.org.uk/dyscalculia/how-can-i-identify-dyscalculia

4.https://www.psychiatry.org/patients-families/specific-learning-disorder/what-is-specific-learning-disorder

來源:醫學界

責編:汪 航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