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5年工作答卷!來自全國刑檢會的10條新聞
11月20日,全國檢察機關刑事檢察工作會議在福建福州召開。會上通報了過去5年刑事檢察工作情況。
最高檢三年掛牌督辦
69件涉黑涉惡大要案
自掃黑除惡鬥爭轉入常態化新階段以來,2021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涉黑涉惡案件4.9萬餘人,其中涉黑犯罪1.5萬餘人、涉惡犯罪3.4萬餘人;共起訴黑惡勢力“保護傘”700餘人。同時,最高檢聚焦重大敏感複雜案件辦理,掛牌督辦69件大要案,指導辦理了“唐山燒烤店打人案”等一批社會高度關注的案件。
在此之前的2018年至2020年,根據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國開展了爲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據最高檢普通犯罪檢察廳負責人介紹,專項鬥爭期間,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惡犯罪14.9萬人,提起公訴23萬人。其中起訴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5.4萬人,打掉的涉黑涉惡組織是前10年總和的1.3倍。嚴格落實“一案三查”“兩個一律”,直接立案偵查涉黑涉惡“保護傘”500餘人,起訴2900餘人,推動專項鬥爭取得全面勝利。
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期間,全國檢察機關堅持“是黑惡一個不漏、不是黑惡一個不湊”,強化審查把關,加強法律監督,確保掃黑除惡鬥爭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進行,共改變涉黑涉惡定性2萬餘件,追加認定涉黑涉惡定性5700餘件。
2022年5月1日反有組織犯罪法的施行,有利於提升掃黑除惡工作法治化、規範化、專業化水平。爲加強掃黑除惡工作規範化建設,最高檢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關於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關於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中財產處置若干問題的意見》等10餘個規範性文件,統一司法辦案標準。此外,最高檢還先後編髮涉基層政權黑惡犯罪等7批典型案例,不斷提升辦案質效。
五年起訴電詐犯罪21萬餘人
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電詐犯罪7.5萬餘件21萬餘人,關聯犯罪(包括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利用網絡實施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33.3萬餘件55.9萬餘人。
過去五年,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公安部、外交部聯合開展“拔釘”專項緝捕行動,嚴厲打擊境外集團重大頭目和骨幹;會同公安部等部門開展打擊緬北電詐專項行動,向全國28個省份交辦督辦5.3萬名集中遣返人員,聯合公安部掛牌督辦3批13件重大電詐犯罪集團案件;會同最高法、公安部解決證據完善、法律適用、政策把握問題,牽頭制發《關於辦理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
與此同時,檢察機關依法懲治爲電詐犯罪“輸血供糧”的網絡黑產鏈條,圍繞非法交易電話卡、銀行卡,開展“斷卡”專項行動;圍繞非法提供個人信息黑產,加大對行業“內鬼”“黑爬蟲”、批量註冊、吸粉引流等行爲的打擊;圍繞非法支付結算的“洗錢”黑產,加大對“水房”“地下錢莊”“第四方支付”以及利用虛擬幣洗錢的打擊力度。
維護網絡安全,是一個不斷織密“保護網”的過程。過去五年,最高檢堅持問題導向,不斷適應網絡犯罪的形勢和特點,制定了《人民檢察院辦理網絡犯罪案件規定》《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的意見》;會同最高法、公安部出臺《關於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修訂《關於辦理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積極參與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網絡犯罪防治法立法,紮緊織密刑事法網,爲打擊治理網絡犯罪提供法律規範支撐。
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網絡綜合治理。過去五年,最高檢開展網絡治理專項行動,起訴利用網絡實施侮辱、誹謗、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1.5萬餘人;打擊整治“網絡水軍”,協同多部門依法懲治造謠引流、輿情敲詐等犯罪,推進“淨網2023”專項行動;聯合最高法、公安部印發《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強化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公民人格權益和網絡秩序;以“網絡時代人格權刑事保護”爲主題,發佈第三十四批指導性案例,促進全社會提升法治觀念。
全國檢察機關起訴
金融領域職務犯罪1000餘人
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積極參與行業性、系統性腐敗問題治理,起訴金融領域職務犯罪1000餘人,高質量辦理了一批金融領域職務犯罪大要案。
據悉,最高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檢察廳積極參與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涉糧食購銷領域職務犯罪。專項整治期間,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相關人員職務犯罪300餘人。
“爲依法審慎辦好科研領域職務犯罪案件,最高檢制定規範文件,進一步明確涉科研骨幹職務犯罪案件批捕、起訴層報省級院審批,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知名科學家的案件層報最高檢審批制度。同時加強類案總結,及時制發典型案例,指導各地檢察機關辦理相關案件時綜合把握全案情節,依法作出處理。”最高檢職務犯罪檢察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瞭解到,過去五年,最高檢依法加大貪污賄賂類洗錢犯罪懲治力度,建立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同步審查是否涉嫌洗錢犯罪機制;會同國家監委、最高法、公安部聯合下發《關於在辦理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中加強反洗錢協作配合的意見》,就監察機關、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在辦理貪污賄賂犯罪中切實加強反洗錢協作配合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大辦案力度,全面推進打擊治理洗錢犯罪。
起訴污染環境犯罪人數增長兩成多
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依法從嚴懲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共批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3.6萬餘件5.9萬餘人,起訴13.3萬餘件22.5萬餘人。
“我們聚焦盜採鋰礦、非法採砂、非法捕撈等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問題,會同相關部門開展8個專項行動;會同公安部、中國海警局印發《辦理海上涉砂刑事案件證據指引》,發佈相關典型案例5批22件,掛牌督辦江西鋰礦系列案件3批22件;會同最高法、公安部等出臺《關於依法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犯罪的指導意見》,依法從嚴懲處破壞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犯罪。”最高檢普通犯罪檢察廳負責人表示。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據悉,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污染環境犯罪案件1萬餘件2.6萬餘人,較前五年分別上升8.3%和23.1%;會同最高法、公安部、生態環境部等印發《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連續3年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從嚴追訴非法傾倒危險廢物、走私“洋垃圾”等犯罪,辦理首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案,取得良好辦案效果。
耕地保護事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從嚴懲處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起訴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1.6萬餘件2.2萬餘人。針對非法佔用農用地犯罪屢禁不止等問題,最高檢組織11個省級檢察院開展違法佔地專項監督活動,並與自然資源部等15家單位會籤加強耕地保護有關意見,堅決遏制新增亂佔耕地建房違法犯罪行爲。
檢察偵查工作穩步推進
全國檢察機關按照最高檢黨組關於“加大力度、務必搞準、穩步推進”的要求,聚焦法律監督主責主業,注重加強線索移送,制定《關於人民檢察院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問題線索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的銜接配合和辦案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取得明顯工作成效。
據悉,爲依法從嚴懲治司法瀆職侵權犯罪,最高檢2020年先後兩次派員參加中央調查組,分別到山東和湖北指導辦理有關案件。2021年部署開展“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偵查百日攻堅行動”。2022年以來,針對相關審判人員與不法分子串通實施虛假訴訟、枉法裁判規避部分城市二手房限購政策的案件線索,最高檢指導安徽、遼寧等地檢察機關立案查辦43人。依法履行機動偵查職能,2023年對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確需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依法立案偵查176人。
如何進一步健全完善檢察偵查體制機制?據最高檢刑事執行檢察廳負責人介紹,最高檢積極構建檢察一體化偵查工作機制,按照調用檢察人員辦理案件規定,適時組建跨層級、跨部門的辦案組查辦案件,逐步形成指揮有力、縱橫貫通的一體化偵查工作格局。
爲使高質效辦案落地落實,最高檢針對司法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特點、規律,通過數字建模摸排線索、推動辦案,實現偵查模式由人力密集向數字引領的轉型升級。通過偵查辦案監督,促進提升執法司法和社會治理水平。先後編髮6批檢察偵查典型案例,明確定罪量刑標準,逐步統一和規範相關法律適用,制定下發檢察偵查取證指引,明確取證標準和規範,完善統一法律適用。
依法懲治侵犯商業秘密等
各類知識產權犯罪
過去五年,檢察機關依法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懲處力度。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知識產權犯罪3.1萬餘件6.7萬餘人,較前5年分別上升41.4%和66.1%。
“我們圍繞商業秘密、數字版權等知識產權重點領域,以及直播電商、網絡購物、二手翻新等新興領域,有力打擊鏈條化、網絡化、規模化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平等保護中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最高檢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記者瞭解到,全國檢察機關強化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種業安全、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依法嚴懲侵犯關鍵核心技術犯罪,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2019年至2023年,共起訴侵犯商業秘密犯罪240餘件500餘人,依法辦理了一批重大侵犯商業秘密案件。同時,還加大了對爲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犯罪懲治力度,涉及芯片製造、動力電池、人工智能等前沿高科技領域,有力維護了國家科技安全和經濟安全。
除了商業秘密,文化領域知識產權保護也是檢察辦案重點。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侵犯著作權犯罪1600餘件4000餘人。針對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市場熱度高、作品類型新的重點領域,特別是計算機軟件、電子圖書、電影電視劇、網絡遊戲等數字作品,以及劇本殺、文創產品、網絡題庫等新型作品形式,最高檢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配合,聯合掛牌督辦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指導各地檢察機關辦理“人人影視字幕組”侵犯著作權案、“流浪地球”等電影被侵犯著作權案,以及劉某生等3人故意避開技術措施侵犯著作權案、郝某某侵犯“劇本殺”著作權案等一批有影響力案件。
過去五年,最高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知識產權檢察工作的意見》,制定《人民檢察院辦理知識產權案件工作指引》,爲履職辦案提供具體指引;首次發佈知識產權檢察綜合保護指導性案例,強化辦案指導;深化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推動各級檢察機關加強專業化建設,對知識產權案件開展“一案四查”,一體履行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實現最優司法保護。
五年來4萬餘人
因危害食品安全被訴
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依法嚴懲食品犯罪,共批捕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6700餘件1萬餘人,起訴2.4萬餘件4.1萬餘人;依法嚴懲藥品犯罪,共批捕生產、銷售假藥,生產、銷售劣藥犯罪2200餘件3800餘人,起訴6000餘件1.1萬餘人。
爲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過去五年,最高檢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全國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會同農業農村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6部委聯合開展爲期3年的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專項行動;聯合公安部等掛牌督辦14起重大案件;依法辦理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河北滄州“瘦肉精”羊肉系列案等一批重大案件。
藥品監管法規的完善,可以爲執法司法提供更有力支撐。過去五年,最高檢推動修訂完善我國刑法和藥品管理法涉及的有關罪名,會同最高法修訂完善《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聯合公安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掛牌督辦2批20件重大藥品犯罪案件,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11部門共同開展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
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綜合治理體系,有助於形成食品藥品安全共治格局。過去五年,最高檢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制定《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推動藥品領域行刑銜接機制更加完善;運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6·7”世界食品安全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治宣傳,先後發佈危害藥品安全、食品安全、農資安全、消費者權益保護等主題典型案例7批49件,彰顯從嚴懲治食藥犯罪的鮮明立場。
依法從嚴懲治
暴力傷害、強姦兒童等犯罪
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堅持零容忍態度,依法從嚴懲治暴力傷害、強姦、猥褻兒童等犯罪,共批捕侵害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2.5萬餘人,起訴侵害未成年被告人30.6萬餘人。
過去五年,檢察機關依法辦理了一批社會廣泛關注案件。最高檢依法抗訴性侵未成年人案件3件,其中2件已獲改判,均從無罪改判爲有期徒刑,仍有1件尚在審理中。
據悉,爲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出臺《關於辦理強姦、猥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牽頭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制定了《關於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見》,聯合教育部、公安部等建立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密切接觸未成年人單位入職查詢制度,與公安部、民政部、全國婦聯、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制定《關於建立完善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站式”辦案救助機制的意見》。
“我們堅持懲治與挽救結合,積極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做實‘預防就是保護,懲治也是挽救’,根據未成年人的犯罪性質、主觀惡性、危害後果不同,採取相應的懲戒教育措施。”據最高檢未成年人檢察廳有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至2023年,最高檢對罪行較重、性質惡劣的未成年人犯罪依法嚴懲,決不縱容,批捕12萬餘人、起訴17萬餘人。依法覈准追訴河北邯鄲殺人案等社會高度關注案件。對罪行較輕、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犯罪依法作出寬緩處理,不批捕12萬餘人、不起訴13萬餘人、附條件不起訴9萬餘人。
新時代,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過去五年,最高檢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意見》,推行未成年人“四大檢察”業務綜合履職,圍繞附條件不起訴、網絡保護等主題發佈4批指導性案例,以檢察司法保護爲切入點,督促各職能部門履職盡責。同時,最高檢還聯合全國婦聯、中國關工委制定《關於在辦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意見》,會同教育部等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實踐基地2100餘個,推動4.3萬名檢察官在近8萬所中學校擔任法治副校長,聯合民政部等研發《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服務規範》國家標準,與教育部建立涉案未成年人控輟保學協作配合機制,一體促推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六大保護”融通發力。
全國檢察機關共提出
二審程序抗訴3.4萬餘件
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提出二審程序抗訴3.4萬餘件,法院改判、發回重審1.7萬餘件;提出審判監督程序抗訴6200餘件,法院改判、發回重審4200餘件。
“我們全力做好刑事抗訴工作,印發了第一批以刑事抗訴爲主題的指導性案例,指導各地不斷強化刑事抗訴,提高抗訴精準性。2019年至2023年,我們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最高法提出抗訴7件,包括6件省級檢察院提請抗訴案件和1件申訴案件。目前,法院已改判6件。”據最高檢重大犯罪檢察廳負責人介紹。
過去五年,針對被告人認罪認罰獲得從寬處理後又上訴這一問題,最高檢及時研究提出意見,明確抗訴情形。2019年至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案件提出抗訴1.8萬餘件,做實“抗是爲了不抗”,促推認罪認罰從寬良性運行,被告人認罪服判率逐年上升。
加強和改進死刑案件辦理和死刑複覈監督,正確把握職能定位與職責任務是關鍵。據悉,過去五年,最高檢印發了《關於依法妥善辦理死緩第二審案件的通知》,着力做好死緩二審案件開庭審理工作;與最高法、公安部聯合召開死刑複覈案件證據問題座談會,印發會議紀要,切實加強死刑複覈監督工作,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實關、證據關;對死刑案件證據問題進行反向審視,編髮典型案例,以案爲鑑、以案促改,進一步提升死刑案件辦理質量。
2019年至2023年,除提出抗訴外,全國檢察機關針對審判活動違法提出糾正意見7.3萬餘份,並積極開展類案監督。對建議法院延期審理案件量增幅較大的情況,深入分析研究,推動規範適用建議法院延期審理。
“針對長期以來刑事案件二審開庭率總體偏低的問題,嚴格落實庭審實質化要求,會同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開展專項工作,強化依法出庭履行法定職責,確保二審開庭取得良好效果。”最高檢重罪檢察廳負責人表示,自2023年8月底開展專項活動以來,全國檢察機關二審出庭1.8萬餘件,同比上升2.8倍。
探索完善“派駐+巡迴+科技”
刑事執行檢察監督機制
過去五年,檢察機關不斷完善“派駐+巡迴+科技”刑事執行監督機制。最高檢制定《關於加強派駐監管場所檢察工作的意見》,推進派駐檢察輪崗交流,推動派駐檢察室與監獄、看守所監控和執法信息聯網基本實現“全覆蓋”,夯實派駐檢察工作基礎。最高檢制定《人民檢察院巡迴檢察工作規定》,組織制定《巡迴檢察三年工作規劃(2023-2025)》,編髮《看守所巡迴檢察工作指引》《監獄巡迴檢察工作指引》,巡迴檢察工作規範化、常態化、高質效開展。
據悉,2020年至2022年,最高檢組織5批16 個巡迴檢察組開展跨省監獄交叉巡迴檢察,實現參加、接受跨省監獄交叉巡迴檢察的省份“全覆蓋”。2023年,最高檢組織對3個省4所監獄開展“減假暫”監督專門巡迴檢察。2022年、2023年,最高檢組織跨省看守所交叉巡迴檢察,涉及8個省份相關看守所,發現一批司法工作人員違規違法問題線索、相關職務犯罪線索和其他犯罪線索。2023年,最高檢在9個省份試點社區矯正巡迴檢察,共對294個社區矯正機構和2983個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巡迴檢察 413次,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等4600餘件。
依法對“減假暫”案件辦理實行法律監督,保障刑事司法“最後一公里”的公平公正。2021年,最高檢組織對1990年以來辦理的“減假暫”案件開展全面排查,共篩查1100 萬餘件:2020年、2023年,以“減假暫”監督爲主題制發最高檢第19批和第49 批指導性案例;積極推動制發《關於加強減刑、假釋案件實質化審理的意見》《關於依法推進假釋制度適用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規範暫予監外執行工作的意見》。
爲進一步推動社區矯正執法規範化,最高檢2022年首次以社區矯正監督爲主題制發第33批指導性案例;2023年組織11個沿海省份檢察機關聯合司法行政等單位,推動涉海涉漁社區矯正對象及時獲得請假批准出海捕魚,並做到依法監管監督。加強剝奪政治權利刑罰執行監督,2021年組織開展專項活動,共監督發現違法行使選舉權、被選舉權 633人。加強財產性判項執行監督,2020年、2022年、2023年分別針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案件、職務犯罪案件開展專項活動,依法提出糾正意見、檢察建議,監督推動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
(來源:檢察日報社 記者:史兆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