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冷空氣影響黃河14日進入凌汛期 首凌日期爲2001年以來最早

受冷空氣影響,黃河14日起進入2023至2024年度凌汛期,較常年偏早6天,也是2001年以來最早。(示意圖/新華社)

受冷空氣影響,14日8時內蒙古頭道拐河段出現流凌,流凌密度10%,讓黃河即日起進入2023至2024年度凌汛期,首凌日期較常年的11月20日偏早6天,也是2001年以來最早。大陸水利部表示,將密切關注黃河等北方河流凌情變化,優化水庫即時調度,科學調度骨幹水庫,督促做好河道清障,強化工程巡查與管理確保防凌安全。

所謂「凌汛期」是指在河流封凍期、解凍期出現的河水猛漲的水文現象,主要受氣溫、水溫、流量與河道形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由於上游冰雪融化,下游尚未解凍所形成的河水猛漲,導致江河水位明顯上漲,因此可能對堤防、工程設施和民衆造成危害。

大陸水利部14日召開防凌會商會,分析研判近期天氣形勢和黃河等北方河流凌情發展態勢。大陸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對防凌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錨定「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確保黃河干支流堤防不決口」目標,紮實做好各項防凌工作。

會商會後,水利部向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和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發出通知,進一步細化年度防凌措施。一是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爲核心的各項防凌責任制。

二是密切關注天氣發展變化,即時掌握氣溫和河道水溫變化等,強化凌情預報預警,及時發佈凌情資訊。

三是科學精細調度劉家峽、海勃灣、萬家寨、小浪底等骨幹水庫,爲平穩封開河創造有利條件。四是全面排查河道、堤防、應急分洪區、浮橋等工程和易出現冰塞、冰壩河段的風險隱患,採取措施及時消除。五是立即啓動防凌工作機制,切實加強應急值守和資訊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