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環背後有腐敗嗎

電子鐐銬,曾經是一種比喻。

比如前不久,還有網友用它來形容亂賦紅碼。

可是今天,修辭已經跟不上一些奇葩操作了。

7月13日,微博大V“大紅矛”發文稱,自己返京後主動報備並進行了核酸檢測,在居家隔離期間,社區打電話稱政策更新,要求居家隔離者必須佩戴電子手環,連接手機上報體溫數據方便監測。

看到這個消息,你是什麼感覺?下意識不敢相信吧?

別說你了,見多識廣、評點環球的胡錫進都不敢相信,他在文章裡當機立斷:“肯定是以訛傳訛”。

但是,人家社區人員倒是承認了。

有媒體採訪到了天通苑社區工作人員,對方迴應稱,確有此事,除洗澡充電外必須24小時佩戴。佩戴時間爲7天,直到最後一次核酸結果出來。

這位工作人員還順便點評了一句:“ 這個政策是有點離譜,我們比你們還煩。”

我覺得這一句,抵胡錫進這位知名評論員一萬句。

還有媒體報道稱,除了昌平區,順義區、朝陽區的不少網友也表示收到了社區發放的電子手環。

該電子手環產品圖片顯示,產品生產於2022年1月1日,生產廠商爲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網站顯示無法訪問,目前公開渠道無法查詢到該手環的政府採購信息;產品本身並無3C認證,只配有一張合格證,顯示“產品名稱爲多體徵感知設備。

一開始看到新聞標題,我還以爲是小米負責研發製造的手環或者華爲製造的手環,但是看到的卻是一個從未聽企業名字。

這讓我想到前不久,在防疫物資供應問題上,我們已經看到過太多不可思議的品牌、生產日期,這莫名其妙不知來源的手環,又是何方神聖?

對於手環事件,14日,北京市衛健委工作人員迴應:未發佈過居家隔離人員需要佩戴電子手環的相關政策。

那麼,諸多問題就來了:到底是誰?社區阿姨說的“上面”,到底是誰?

關於它的安全性和質量問題,是否經過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檢驗和許可?

關於它在防疫上的應用,是否經過了衛健委的檢驗和許可?

關於它對個人信息的獲取和收集,是否有向公安部門報備接受監督?

就這麼一個聞所未聞的手環,就這麼猝不及防就用上了!

就這麼一個今年剛剛成立的不知名企業,就這麼搖身成爲防疫用品供應商了!

當無錫有地方擅自給“轉綠碼人員”胳膊上蓋章時,人們還只是在批評這是權力濫用,不尊重個人,有辱尊嚴,但不會懷疑有關人員藉此盈利,因爲那是公章,不可能批量生產,無非浪費一些顏料墨水。

但是這個手環可是一件商品啊,是誰採購的?什麼價格?採購了多少?採購立項符合相關程序和規定嗎?背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我看到還有記者採訪了北京微芯感知科技有限公司,其工作人員表示,“是不會跟蹤個人定位的,我們的產品只是針對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測量……”坦白說,我覺得這樣的採訪是在做無用功,也是跑偏了。

兩年多了,在類似的奇葩事件上,我們一旦去就事論事地去談他們有沒有權力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利弊得失,人們多大程度地讓渡隱私等,我們就已經輸了。

對這樣的事情,必須上升到原則問題,是法無授權不可爲,是違反相關防疫規定(請注意,他們打着的旗號是“政策更新”),是亂作爲、濫加碼,只有按照這個性質去追查和追究責任,纔可能起到警示作用。

否則,發了手環,然後僅僅是回收,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那隻會讓更多奇怪事情、更加奇怪的事情發生。

繼續閱讀:

觀人隨筆

讀書寫字 文史哲思